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舞蹈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由于不同民族的地域、文化等差异而出现了不同的舞蹈艺术形式。随着我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定不足。本文对我国民族舞蹈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概述,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民族舞蹈教学现状相应对策
一、我国民族舞蹈特点概述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地域辽阔,正是由于不同民族间的地域文化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艺术。每一种民族舞蹈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是不同民族的标志性文化,它们会因为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与历史背景而承载着不同的生活内容、民族情感与美学规律。所以我们在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民族舞蹈蕴含的情感与文化,就需要针对不同民族舞蹈的不同民族习俗进行区分,之后再进一步去掌握不同民族舞蹈的艺术风格,只有让学生深入了解到民族舞蹈的风格性特点,才能够对不同民族舞蹈进行深入研究与学习,在日后的舞台上完美展现这些承载民族文化的舞蹈。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承载传统文化、保存古代舞蹈的遗存、在民族融合中迅速发展。舞蹈表演者在舞蹈传承过程中相互学习,不断创新完善肢体动作,通过表演者的共同提炼,可以让舞蹈自身更加完美,散发出生命力。[1]
二、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通过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我国的民族舞蹈教学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具体内容为:
1、没有形成完整的民族舞蹈教学体系
近年来,民族舞蹈教学得到了多数高校的重视,但由于受到教学环境、设备、教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少部分重点艺术院校具有完整的民族舞蹈教学体系,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专业化的教学设备以及强大的师资力量。其他院校虽然也有民族舞蹈教学课程,但却不够专业,将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学生的基本功训练课程上,舞蹈课程相当于学生的形体训练课,难以顾及民族舞蹈的教学。还有些学校只是将民族舞蹈课程作为选修课,在日常教学中以鉴赏内容为主,缺乏实践的肢体训练,学生对课程提不起兴趣,教师也难以投入热情到教学中。[2]
2、以舞蹈技巧训练为主,忽略学生情感培养
民族舞蹈是群众在劳动中情感激发到一定状态的产物,表演者不断变化的肢体语言是主观情感的表达。民族舞蹈的核心之处是表演者情感与肢体动作的完美结合,在表达情绪时可以感染观众,让观众情不自禁地与表演者的舞蹈节奏统一。如果没有情感,只剩下肢体动作的舞蹈表演就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即使每个动作十分标准,也缺乏动人的魅力。我国不同地区的民族舞蹈可以直观地体现出不同民族的精神面貌与性格特征,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关注学生动作是否到位、标准,并不能注意到学生的表情与眼神的表现力。这直接导致学生很多表情跟不上肢体动作,还有些学生面无表情,不能融入到舞蹈的情境,因此就不能感染观众。[3
]
3、课程缺乏基本的教学理论与相关鉴赏内容
我国部分院校的师生认为舞蹈学习理论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实践能力,所以在课程学习中忽略舞蹈理论,直接进行实践学习。一些院校并不是认为舞蹈理论不重要,但是由于部分教师自身理论不够扎实,难以将枯燥的知识理论转化成为有趣的教学
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