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如果幼儿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就能正确地理解别人所表达的意思,于片刻的沉静中点亮思维的火花,于正确思维的发展中提升综合能力,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意义非凡。那么,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一、培养幼儿倾听的兴趣
幼儿往往对感兴趣的事物百听不厌,而对没有兴趣的事物就会爱答不理、听而不闻。结合这个特点,我们教师应该善于开展一些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如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结合教学的内容,为幼儿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认真地倾听,听完后提问他们,你从中听到了什么?对于回答正确的幼儿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和幼儿一起做一些有趣的游戏,来训练幼儿的倾听习惯。如教师可以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然后叫幼儿来仔细倾听辨别之后,再模仿该动物的动作。活动中,教师还要让自己的语言富有吸引力,做到声情并茂、绘声绘色,激发起幼儿听的欲望。
二、创设幼儿倾听的环境
要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教师必须首先保证让幼儿置身在一个宁静而又温馨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是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和认真倾听的前提,也是在幼儿集体遵守纪律、没有外因干扰的情况下才能营造出来的。如果幼儿不遵守纪律,随意嬉戏、说笑,外面噪音污染严重,是无法保证认真倾听的。
其次,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可以鼓励幼儿表现自己的环境。在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到,有些幼儿其实非常喜欢说话,自我表现热情很高,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给予鼓励和关注,视而不见,幼儿说和听的热情也就很快消散;还有的幼儿表现得比较内向,在上课时寡言少语,如果教师不关注他们,他们也做不到认真倾听。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协调,对于那些特别能说的孩子,要适当地予以控制,让他们知道不可以过多地占有讲话的时间,因为别的小朋友也有话要说,自己也要听听别人怎么说;对于那些沉默寡言的幼儿,教师也要通过观察、分析,找到他们的兴趣点,打开他们的
“话匣子”,使他们感受到表现自己的愉悦感、成就感。教师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让他们拥有平等的机会。
再次,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还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如幼儿喜欢听儿歌、故事、看动画,我们要结合这一特点,让幼儿多听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为幼儿播放一些他们喜欢的动画,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就会随着故事的讲述、情节的变化,仔细地倾听,从而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三、鼓励幼儿倾听的行为
幼儿喜欢听到老师对自己的表扬,在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中,幼儿能更加相信自己,更加肯定自己。因此,在适当的情况下,教师对幼儿说一些鼓励、表扬的话,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养成。
在此列举我在上识字课《青蛙》时的一个片段:
教师:
“小朋友们想一想什么会在水里游?而且还会蹦蹦跳跳的呢?”
小朋友甲(抢先):“是大鲤鱼会在水里游,还能蹦起来。”
小朋友乙:“不对,是小金鱼在水里游。
小朋友丙:“是小虾能在水里游,还会蹦蹦跳跳。”
“是,小白鹅在水里游。”
“不对!是小乌龟”……
此时,教室里乱作一团,一浪高过一浪,过了好几分钟,才停下来。于是,我这样提问几个孩子:“你们有没有听清楚刚才小朋友的回答?”这些小朋友们一致说什么也没听清楚。我抓住这个时机给幼儿们讲道:“在老师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