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误区及改进措施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但影响企业的发展,而且会危及企业的生存。为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全面实施责任成本管理,己成为施工企业谋求经济利益、提升核心竞争力、拓展生存空间的一种有效管理模式。近年来,项目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不是尽善尽美,存在许多管理的漏洞和盲区,导致成本管理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下面就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误区及改进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误区
,与其他部门无关。目前,许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由项目财务负责实施,其他部门的参与度不够或者根本没有参与。项目各职能部门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联合体,各行其是。工程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质量,物资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和发料工作,财务人员只负责成本核算和资金收支。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实际上是焕散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保证了质量但增加了成本;如果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系统性工作,如果项目各部门人员成本管理意识淡薄、全员参与不到位,过程控制不系统,就无法真正开展成本管理工作,也必然不会创造好的经济效益。
,忽略工程前期预测与后期决算的成本控制工作。许多施工企业只是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抓成本管理,成本控制,而忽视了工程投标阶段成本控制及施工生产准备期间、工程竣工期间的成本控制,没有在施工前期更好的进行成本预测,做到事前控制,心中有数。工程竣工收尾后,对项目的竣工决算和变更索赔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不力,造成极大的效益流失。
,忽略了非生产性开支。大部分企业把成本管理的重点仅放在成本施工阶段的工、料、机等直接成本的控制上,忽视了企业的管理费用、非生产性支出的控制。片面地认为控制住施工过程中的工、料、机等费用,就控制住了施工成本,以至于造成企业的质量和成本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要么偷工减料,牺牲质量降低成本,节约费用,要么过分强调工程质量,忽视成本,质量上去了,成本也上去了。对于发生在管理机构的非生产性开支,更是管理松懈,制度不严,开支随心所欲,造成项目成本的增加。
,忽略工期、安全质量等隐性成本。有的工程项目现场调查不实,测算不细,没有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期、合理配置上场人员。有的施工企业选择的施工队伍人员素质不高,劳动纪律性极差,技术和强度不够,工作进程缓慢,工期延长,这样就加大了直接成本的支出,使得实际成本超预算、超定额,工程成本无法控制。有的项目对工程质量把关不严,造成返工现象,加大施工成本。有的项目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麻痹大意,发生安全事故,导致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应采取的几项措施
为改进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加强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
。成本管理是全体职工的职责,项目创效益要从职工做起。工程项目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成本管理运行机制,努力形成责、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误区及改进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