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研究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产生的背景,然后介绍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工作模式;最后提出实施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的建议。关键词: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开展不仅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图书馆在新形势下进行服务创新、深化服务内容的需要。在图书馆现有条件下或创造条件下如何开展切实可行的学科化知识服务是当前图书馆亟待思考与探索的重要课题。一、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产生的背景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用户需要的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文献服务,而是需要能直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服务。因此,在现代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传统的基于文献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用户的需求,用户越来越倾向于图书馆提供基于知识或知识解决方案的服务,即那种以信息知识的搜寻、分析、重组、组织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知识服务。二、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工作模式图书馆实施学科化知识服务,就是将对用户的服务过程融合到相应学科的教学、科研全过程中,通过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学科化知识服务平台,进行知识从捕获、挖掘、重组、创新与应用等的全程一站式服务,形成融洽的学科馆员、学科专家学者与各类型学科用户的互动关系,展现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系统的工作模式和服务内容。如图所示。该模式下的学科知识服务具体包括:(1)知识服务用户提出问题。(2)学科馆员明确用户提问,确定用户需求。(3)学科馆员制定服务策略并选择服务工具,提供知识服务,(4)用户对知识服务进行意见反馈。(5)学科知识库的补充与管理。三、提升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思考与建议1、建立学科化知识服务组织管理机制建立学科化知识服务组织管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1)建立并完善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是实施学科化知识服务的主体,图书馆只有建立一个有效的学科馆员制度,才能为学科化知识服务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2)建立学科化知识服务组织机构。图书馆应建立一种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组织机制,即在图书馆建立以“学科馆员”命名的实体部门,同时在图书馆其他相关部门配备兼职的学科知识服务人员,辅助学科馆员进行学科化知识服务的有关工作,从而形成一个围绕“学科化知识服务”工作的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组织机制。(3)建立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高校图书馆应将传统的量化式管理机制转变为以量化式管理机制为基础的质量化管理机制,将馆员的工作业绩和用户的评价相结合进行综合衡量,提升馆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2、加强学科化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是基于网络动态的知识资源体系的服务,无论是信息资源库还是学科专题知识库,都采用实体馆藏资源和虚拟馆藏资源共存的方式来满足用户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需求。图书馆要紧密结合本校学科建设的目标,制定按学科性开发建设学科信息资源的方案,在集中现有学科资源的基础上,注重收集与学科建设相关的会议文献、专利文献、学术报告、本校教师科研成果以及本校博硕论文等资源,形成具有本校学科特色的馆藏体系,有的放矢地建设好信息资源库,同时加强学科专题知识库建设。3、构建一体化的学科知识服务平台学科知识服务平台是学科用户和学科馆员之间联系的桥梁。用户通过这个服务平台接受服务,学科馆员提供服务时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平台,这是一个
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