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做自己热爱的教育
39年党龄,32年教书育人,12年奉献在科大,20年艰难病史……用这四组数字来概括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学科点负责人、硕士生导师刘秀艳教授再合适不过了。
和她接触没有距离感,她怡然自若,笑容可掬,简约而又真实。她待人实,做事实。她虽然将至花甲之年,却依然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干起工作,精神不逊40年前。刘秀艳说,她有一个梦想,就是要用一生做好自己热爱的教育工作。
秉烛照人,以生为先
“作为一线教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上好每一节课。”这是刘秀艳强调最多的一句话。
刘秀艳所教的课程涉及法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多个学科,为了让学生们真正学有所获,她努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其中有些课程章节她甚至要从头学起。在婚姻法教学中,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到采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所生子女的法律问题,这部分知识是难点,于是她自费购置相关书籍,查阅大量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清楚地解释了人工生殖技术知识和法律的相关规定,并一起探讨了法律面临的新问题。学生们感到这样才能学得透。
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很强,刘秀艳力求给学生最新鲜的知识。2013年11月12日19:00,新闻联播全文播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她看到后立即决定调整第二天的教学方案,放弃原有讲课安排,连夜整理出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第二天课上,同学们都没想到会这么快学习到中央精神。同学们纷纷说,这才是真正的政治课。
讲课容易,讲好课难,尤其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这门课,需要教师以自己的知识、阅历和人格去感染与影响学生。刘秀艳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成长在文革期间,工作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她从事这门课教学的32年里,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更大。为了不与学生们产生“代沟”,刘秀艳不断研究新问题,紧跟新形势,充实新内容,始终做到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她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创新教学形式,累积下来,她回答学生的提问上千条,涉及学习、社会活动、勤工俭学、交友、恋爱、结婚、就业、成才等方方面面。学生对她的课不仅没有隔阂,反而感觉非常亲切。许多学生这样评价她:“刘老师是在以自己的学识和人品从事教学。”环工学院2013级学生郭乔琪说:“刘老师上课绘声绘色、如话家常,甚至让同学感觉不到那是课堂,完全是大家坐在一起感悟人生,探索人生的真谛。”
立德树人,以身为范
如果不是事前知情,是看不出她已患糖尿病20年的。刘秀艳说:“这是自己的问题,不能成为不作为的理由。”
刘秀艳调入河北科技大学时,正值学校部分新专业设立之初,急需任课教师接受新的教学任务,开设专业课程。对此,刘秀艳主动承担了婚姻法、继承法、改革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为研究生开设的4门课,一共7门,又都是新课程,这意味着要完成这样的工作量每天白天都要上课,每天晚上都要备课,周六、周日也连续不能休息。对于时年已过50岁而且患病的刘秀艳来说这无疑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但她硬是接了下来。
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刘秀艳从没有无故旷过一次课,即便是因病住院甚至动手术,她都坚持等到假日或课程空档期间。刘秀艳患病这么多年,但很少在同事们面前提起,也从未因此影响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只有少数同事知道,刘秀艳每天需要注射两次大剂量的胰岛素。
刘秀艳还是学校十六大
用一生做自己热爱的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