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乌托邦:众人是如何生产知识的》读书笔记
分散信息如何被聚合?
作者开宗明义的提示到,本书的主要目标是:“勾画出危险,并表明,如果我们不警惕他们就可能导致严重的麻烦。”
主要的焦点和问题是:是否存在一种方法让我们知道每个人知道的信息?找到这样一种方法,而不比消除学习的激励,是否可能?
导论:
信息在社会中是广泛分散的。这个星球上的大多数人都拥有少量他们可以从中受益的信息,但是组织和机构通常未能获取个人拥有的信息。(5)
组织如何选出他们需要的信息?
一、组织可以利用成员独立判断的平均数。二、组织可以通过协商,求助于详尽交换事实、观念和观点,改善独立判断;或许在协商后成员们会以匿名或其他形式投票。三、组织可能会运用价格体制,发展出某种市场,借此组织成员或组织外的人基于他们的判断进行买卖。四、组织可能会利用互联网获取关注参与人的信息以及视角。
信息的聚合,互联网通过了巨大的风险与非常的承诺。(6)
信息茧房与维基
在互联网早起,麻省理工学院的传媒与科技专家尼古拉斯*尼诺庞帝就预言the daily me(我的日报)的出现,一个完全个人化的报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挑选我们喜欢的主题和看法。其核心问题就是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s):我们只听到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的通讯领域。(8)信息茧房可能变成可怕的梦魇。
但是,聚合信息的巨大好处是——惊人的准确。
一个关键的问题:协商是否真的会带来更好的决策?通常如此,群体成员会彼此施加压力,导致极端主义或者错误的决定,而不是正确的选择。
欧文*詹尼斯铸造了“群体盲思”(groupthink)的理念:指群体可能助长轻率的一致以及危险的自我审查,因而不能综合信息、扩大讨论范围。
问题是:协商群体通常不能获得其成员持有的知识。
集体审议的几个方面:极少的替代方案,选择性地收集信息,群体内部要求
一致和抵制批评的压力,以及集体合理化(collective rationalization)。(12)
事实上,协商通常不能集聚信息,只能够增加群体成员之间的同意和自信。
本书强调协商中的普遍问题,但最终目的是修正它,而不是终结它。正如作者通篇强调的,聚合信息的努力可能把人们带向极端主义、安于现状的错误,一些人生活在信息茧房中,花费大多数时间沉迷于他们独特的daily me中,但是许多其他人从发现人们实际上拥有的广泛分散知识的新方法中受益。(19)
第一章:多人的(偶然的)权力
大量证据表明,解决很多问题的大有希望的方式是:咨询大量的人,取平均的答案。(21)
统计性群体判断:
根据孔多塞陪审团定理可以最好的解释统计性群体判断的准确性,这个定理提供了现代社会中最有趣的结论之一。(假定人们正在回答同样的问题,这个问题有两个可能的答案,一个错误、一个正确。再假定,每个投票者回答正确的概率超过50%,陪审团定理认为,群体中多数回答正确的概率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可能增加到100%。)
关键问题是,群体将比个人做得更好,大群体将比小群体做得更好,只要满足两个条件:运用多数规则,以及每个人更倾向于正确。(27)
孔多塞假设:1、人们将不会受到他们的投票是否起决定作用的影响;2、人们将不会受到彼此投票的影响;3、一个群体成员正确的概率与另一个群体成员正确的概率统
《信息乌托邦:众人是如何生产知识的》 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