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形势下如何完善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形势下如何完善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无疑需要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和配合。支付体系作为一国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方便经济交往、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河南省同全国其他省份一样,金融部门按照人总行的统一领导和部署,积极推进全省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先后完成大、小额支付系统等的上线推广和使用工作,在改进全省支付结算环境、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农村地区“三农”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运输“高速公路”的农村地区的支付体系到底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出于这个目的和考虑,近期我们在河南省,选择新乡、周口、商丘、鹤壁、洛阳等市就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现状作了调查,发现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对改进农村地区的支付体系建设有所裨益。
从调查情况看,河南省农村地区的支付体系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样,已经基本建立起能够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支付体系架构,呈现组织体系完善、支付工具多样、支付速度高效的总体格局。但由于农村地区几十年来发展相对落后的现实,县与乡(镇)村差别是客观存在,表现在支付结算上,就是县、乡(镇)村“二元”支付状况和环境差距很大。可以说,乡(镇)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落后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瓶颈”,乡(镇)村农民观念相对落后是今后一个时期制约“非现金支付环境”形成的障碍。
县城区域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完善,乡(镇)村区域金融服务组织总体缺位。从总体上看,在全省县城区域,已形成以人民银行县支行为核心,工、农、中、建行县支行和农信社县联社为主导,农发行和邮政储蓄为补充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目前,在乡(镇)村区域,农行营业网点占6%,邮政储蓄网点占21%,农村信用社网点占73%,形成以农村信用社处于绝对主导,邮政储蓄机构为次要,农业银行为补充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调查中很多经济主体、农户反映乡(镇)村区的金融服务组织主体缺位现象突出,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地区服务的“龙头”及主力军,农行只在个别经济发达的乡镇设立网点,邮政储蓄只能办理个人储蓄业务,甚至极少数乡(镇)地区金融服务组织形成空白。也由于此,乡(镇)村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竞争格局尚未形成,农村信用社缺乏竞争压力,开拓意识不强,金融支付结算服务、硬软件建设得不到迅速提升。
县城区域支付清算网络普及,乡(镇)村农村地区农信社作为支付主体落后于发展需要。在全省县城区域,基本形成以大、小额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票据交换系统以及卡基等支付结算系统并存的现代化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实现了跨行资金清算的零在途。
在乡(镇)村区域,由于科技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农村信用网点尚未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乡镇企业办理资金汇划业务,仍采用手工方式将原始凭证传递至县联社营业部。虽然农行在极少数乡镇有网点,但出于内部风险管理的需要,绝大部分并没有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这已直接影响到经济主体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县城区域支付工具总体多样、乡(镇)村区域支付工具供需不对称。全省县城区域基本形成“三票一卡”为主体、电子化发展方向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能够满足经济主体和社会各方的需要。
在乡(镇)村区域,支付工具呈现“供需不对称”,一方面,由于受现金使用偏好的

新形势下如何完善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