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安全与周边形势分析
参加2010环太平洋联合海上军演14国海军派出数十艘战舰组成庞大舰队进行武力展示
2010,“多事”的一年——中国安全与对外关系的“势”与“事”
今年的事情……还真是很多。的确,人们都感到2010年的不寻常。朝鲜半岛局势诡谲莫测,中日“撞船事件”后严重对立,东海南海主权利益纷争加剧,周边各种海上军演频繁登场,一些国家对华心态微妙变化,美国借势高调“重返东亚”,中美关系从年初就开始接二连三出现波折……种种事件俨然形成一种“势”,中国和世界好像进入了一个互不适应、互不理解的时期。普通中国民众也有不适应感,“为什么”,成了人们观察中国对外关系时经常浮现在脑中的问题。不知研讨会上学者们的观点能否给人以启示
东亚:“战略紧张期”?中国怎么办?
有西方媒体提出,东亚地区正在进入一个“战略紧张期”、“战略摩擦期”。这一提法值得我们重视与警惕。2010年为什么一下子有这么多事情出来?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中外摩擦增加来说,外部的原因有多大,中国自身的原因有多大?中国的研究界应对此进行认真的研究。
2010年周边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美国利用东亚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全面有序地“重返”东亚和亚太。有人说“美国本来就在亚太,因此不存在‘重返’问题”,但这个口号是美国人自己提出来的,因为他们认为在布什政府期间,美国过于关注大中东地区,陷入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使得中国的影响在亚太、特别是东亚迅速增长。奥巴马上台后就着手“重返亚太”。2010年美国在这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11月,国务卿希拉里在夏威夷发表关于美亚太政策的讲话,提出“前沿部署外交”概念,强调坚持美国的领导权、加强双边同盟体系、扩大伙伴关系、积极介入各种多边机制。我认为,这四个方面既是美“重返”要实现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其2010年取得的成果。
第二,朝鲜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半岛的冷战格局有强化的趋势。2010年,由于朝核危机陷入僵局,加之“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的发生,在东北亚,美日韩明显靠拢,中国和朝鲜走得更近(朝鲜在困难中有求于中国,但其基本政策基本未变),中韩关系困难增加。朝韩双方虽然都不想打仗,但随着紧张局势的加剧,擦枪走火的危险严重存在;恢复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前景却十分渺茫。
第三,钓鱼岛“撞船”事件使中日关系严重倒退,危机结束后两国关系的恢复进程十分缓慢。很多人都有一个感觉,2010年的中日关系是“一觉回到解放前”,2006年10月以来中日关系的改善成果几乎丧失殆尽。有知情人士说,在日本,过去到中国驻日使馆前游行的主要是右翼团体,而2010年却有很多普通民众。反之,中国民众对日本的态度亦严重恶化。由于中日双方的民族感情再次严重对立,对两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前景的怀疑、动摇情绪在蔓延。日本民主党中曾经出现过的“建立较为均衡的日美中关系”的声音现在已被“巩固日美同盟”、“加强对华防范”的呼声所压倒,而日美原本在军事基地问题上的严重摩擦也因此趋缓。
第四,所谓“南海是中国核心利益”的说法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美日澳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声称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中国“强硬论”广泛传播。美国在ARF(东盟地区论坛)上公开提出支持在南海搞“多边行为准则”,将其海上对华抵近侦察与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在南海的领土与海洋权益之争混在一起,高调声称是在维护海上自由航行权。一些东南亚国家与美相互利用。2010年美国和越南、印尼关系的发展十分显眼,又是建立战略伙伴或全面伙伴关系,又是开展联合军演。不过,对此也不应看得过重,东盟衡,他们决不希望中美关系出现对抗。
第五,在西亚和中亚地区,美国已经开始从伊拉克撤军,并在阿富汗加强攻势,为未来的撤军做积极准备。在中东,重启的巴以对话仍困难重重;伊朗核对话在停滞一年之后刚刚恢复,取得进展的可能性不大。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与从布什手里接过政权时相比,奥巴马政府已经有可能将更多战略关注力转向东亚和亚太(虽然美要完全从阿、伊脱身和缓和与伊朗的关系决非易事)。对于这一变化可能对中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值得认真思考与应对。
第六,南亚的安全形势仍然复杂、不确定。就中印关系来说,一方面,中印在边界争议问题上的摩擦有所增加,两军关系一度停滞,印度对中巴民用核合作耿耿于怀,中国对美印加强战略合作的关切也在上升;但另一方面,中印边界问题谈判在继续,年底温总理访印取得成功,对保持两国关系的基本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巴关系总体稳定,但巴基斯坦政局仍不稳定,美巴在反恐和对阿富汗政策上的分歧有增无减。
第七,中国周边的各种海上军事演习明显增多,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形势。11月进行的日美联合军演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而韩美联合海上军演持续之久也为多年来所罕见。此外还有美越、美
中国安全跟周边形势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