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二生物教材第二章的第一节。本节教材内容,通过资料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明白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来源,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的其他生物,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的科学方法,知道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设想:针对本节教材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知识比较条理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资料分析、查阅图表、自学课本、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然后通过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真正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提问的权力以及学习、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本节内容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三大有机物和测定食物中的能量,第二课时学习水、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相关知识。
借助的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人体所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
2、能举例说出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来源
3、知道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
能力目标:1、学会信息资料、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2、在自学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关注“三鹿奶粉”等新闻时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参与社会的意识。
2、学生通过课件封面的“关爱地球”图片和郭沫若的《女神》中的诗句,认识到我们的食物来源于生物圈,从而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圈的情感。
教学重点:食物中的营养成份的作用
教学难点: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培训实验小组长
3、师生共同准备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实验器材
4、学生课余时间上网查阅有关“三鹿奶粉事件”的资料
教学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早(午)餐吃的食物并说出它们来自哪些生物,使学生认同我们的食物主要来自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然后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吃饭?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的课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思考、表达与交流
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过渡:我们吃的食物到底能为我们提供哪些营养物质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课件显示)
请每位同学从常吃的食物中选出一种,查阅教材45-46页的附表,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不同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
2、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哪几类?
3、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中所含物质有什么联系?
查阅附表
小组讨论解决大屏幕上的问题
表达与交流,达成共识
设计目的: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附表、小组讨论,归纳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资料分析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过渡:通过资料分析我们知道了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那么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有何作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三大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
引导自学:
自学目标:
在书上标记出:
1、你从教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