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城镇化的“素质裂痕”.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城镇化的“素质裂痕”
新型城镇化方案至今难以出台,不仅在于利益难以协调,更在于找不到一个清晰的路径。新型城镇化面临艰巨挑战。
备受关注的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时间一推再推,《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至今尚未出台。目前,发改委官员解释说,一再推迟的原因在于中央和地方理解的尺度不一。中央寄希望于要集约、要理性、要新型,地方是要加快、要建新城新区。新型城镇化方案至今难以出台,不仅在于利益难以协调,更在于找不到一个清晰的路径。新型城镇化面临艰巨挑战。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新型城镇化如何弥补“素质裂痕”。根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程,工业化后期的城镇化动力将从制造业转向房地产租赁业、专业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业等行业,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而我国新型城镇化人口多处在产业低端,毋庸讳言人员素质较低产生了城镇化人口“素质裂痕”。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至少面临三个有利条件:
其一是当前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已经达到700万人左右,占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中不乏创新、创业人才。无论推进不推进新型城镇化,这700万大学毕业生新增就业就在城市,而且大部分就业在大型城市和中等城市。这部分新增城镇人口的素质是有教育基础保障的,他们所要求的仅仅是公平的创业、就业环境和工资待遇,当然还有住房保障。
,这部分人口基本在城市就业,其中大部分市民不存在就业难题。如果每年有1000万人转为城市居民,单单消化这部分人口,就需要26年;如果加快到每年500075"人,仍然需要5年的时间。这还没有包括他们所供养的子女、父母等人口,,如果仍按每年5000万人口转化为户籍城市人口。则需10年。他们转为城市人口所面临的问题是消除就业歧视达到同工同酬,在中小城镇部分人口甚至根本不用政府建设保障住房。当然,需要解决的、更急迫的问题是老人养老、孩子就学、保险医疗等问题。不仅对这部分人来说,就是对户籍城市人口来说,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更大的挑战在于未富先老带来的老无所依和供养压力问题。
其三是我国经济转型赶上了智能和互联网时代,这是当前最大的形势,高学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岗位甚至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

城镇化的“素质裂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ggqyk17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