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环境容量分析
环境容量的定义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其大小与环境空间的大小、各环境要素的特性和净化能力、污染物的理化性质等有关。
环境容量的含义
环境容量是指自然环境或其他环境要素,对污染的承受量或容纳能力。
环境容量的确定与区域环境目标、环境自净能力、环境本底值有直接关系。
一般是先确定环境目标值,然后把维持区域环境目标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环境容量。因此,环境容量就是在满足区域环境目标值的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总量。
城镇环境容量的概念
城镇所在地域的环境,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经济水平和安全卫生要求下,在满足城镇生产、生活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通过城镇的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等的共同作用,对城镇建设发展规模以及人们在城镇中各项活动的强度提出的容许限度。
城镇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
1)城镇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是城镇环境容量中最基本的因素。它包括地质、地形、气候、矿藏、动植物等条件的状况及特征。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容易使人们轻视自然条件在城镇环境容量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其基本作用仍不可忽视。
2)城镇要素条件
组成城镇的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构成状况对城镇发展建设及人们的活动都有一定的容许限度。
3)经济技术条件
城镇拥有的经济技术实力对城镇发展规模也提出了容许限度。一个城镇的经济技术条件越雄厚,则它所具有的改造城镇环境的能力也越大,城镇环境容量也越有可能提高。
城镇环境容量的内容
城镇环境容量包括城镇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镇用地容量以及城镇工业容量、交通容量、建筑容量等。
(1)城镇人口容量
城镇人口容量为:在特定的时期内,城镇这一特定的空间区域所能容纳的可维持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并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镇人口数量。城镇人口容量概念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1)是在特定的空间范畴内,在特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
2)此人口规模必须是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生活水平条件下的人口数量。
3)城镇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不仅应满足一定人口规模的动态需求(这些人口在城镇中的各项活动),同时还应具有相对的时间延续性。
(2)城镇自然环境容量
1)自然环境容量的主要内容
城镇自然环境容量包括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等,尤以前二者更为重要。
生态环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