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高三复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
材料二: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是偶然发生的吗?
一、革命前夜的“火星”——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
“一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902年成立的金属销售辛迪加掌握了全国冶金工业资本的70%,1904年成立的顿涅茨煤炭销售辛迪加控制了俄国南部煤产量的75%,12家银行控制了全国银行资本的80%。
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俄国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有封建剥削形式。
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已经具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
工业发展水平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是相对落后
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生活十分贫苦。在1861年获得解放后,农民们被迫为耕种的土地支付捐税。加上人口的增加、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农民的生活条件更加恶化。营业税简直成了令人窒息的重负。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
1914年,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使得沙俄经济陷入困境……国家债务……猛增……由于军需供应不足,军事指挥失误,再加上士兵情绪低落,俄国在战争中不断失利……国家局势的日益恶化,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反战、反饥饿、反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浪潮。
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
一战的影响(沙皇专制统治腐朽,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
1、客观
(1)经济条件
(2)社会矛盾尖锐
(3)“一战”加剧了矛盾
2、主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成熟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不断壮大,革命性强;
(2)组织基础: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3)思想基础: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
(4)群众基础: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
二月革命倒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二月革命倒沙皇
时间:()
地点:彼得格勒
结果: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工兵代表苏维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觉悟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1)上述内容出自什么文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制定的?
(2)这一文献的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
(1)出自《四月提纲》,是列宁于1917年4月在二月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情况下所作的报告。
(2)为布尔什维克党规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
《四月提纲》指方向
内容: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影响:
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高三复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