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再错一次吧!”
睢宁县邱集小学周莉
内容提要:
“蹲下去看孩子”是激发培养学生学等师生关系的核心所在。它要求教师放下架子,用平等的姿态、坦诚的态度引领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是笔者通过拼音课上一个失误的环节引发思考所获得的启示。“老师,你再错一次吧”像一记响雷震醒了我,促使我要不断学习进步,不断完善自我,追求教学上的精益求精;又像一根鞭子,抽醒了我,使我从此会更加注重创建师生之间和谐关系,为孩子们快乐学习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上午语文课上,我带领学生学舌音“z、c、s”,同时教了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因为之前在学习音节时,声母韵母的拼读都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呼读方式,所以在教学生整体认读音节时,我向他们反复强调,看见“zi、ci、si”不要像以前那样“z—i→zi”地拼,只要直接读出“zi、ci、si”就行了。
下午的语文课,我又带着这帮小家伙认读带上四声调号的三个整体认读音节。在指名学生认读时,一连有两个孩子读得不够准确,我就领着孩子们读了起来。我在黑板前卖力地教着:“z—ī→zī、z—í→zí”我大声地读,孩子们边听,边跟着学读。突然,有几个响亮的声音从学生们那不带劲的齐声跟读中冒了出来:
“错了!”
“不对!”
“不是z—ī→zī,是zī。”
错了?是的,我念错了!我一下子回过神来——反复地叫孩子们直接认读,而我自己却一不留神犯了错。这种知识上的错误,严格说来,是教学事故。赶紧想办法弥补才好,我的错误不能白犯,要让它成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于是我连忙说:“是吗?孩子们,老师怎么错的?”
孩子们一点儿都不客气:“老师,你教我们要直接读zī,你读的是z—ī→zī。”因为我的出错,所有的孩子的注意力空前地集中,此时,我要的就是他们的重复,这样不仅可以再次巩固这一知识点,还让那些接受能力较弱的孩子得到一次印象深刻的提醒。
“老师也会错!”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声讨”我。
我赶紧低下头认错,“是呀,老师错了。你们愿意教我吗?”
“愿——意——”孩子们开心地答道。
“你们当老师教教我,老师们读一遍,我读两遍,好吗?”平时,我在领孩子念字母或音节时,都是我念一遍,他们跟两遍。
“好——”一张张小脸涨得通红。
大概是第一次当老师,他们教得那么认真、那么开心。我没有要求,所有的小朋友都全身心地投入,没有一个走神的。当然,我也学得非常认真,声音响亮地跟着他们学读起来。
读完后,我向大家表示了谢意。这时,坐在前排的朱家乐冲着我大声说:“老师,你再错一次吧!”我冲他笑着说:“那可不行,要不,我真的不能再当你们的老师了。”
接下来,我带着孩子们继续学习,在欢快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了余下的教学任务。
“老师,你再错一次吧!”这句话在课后总是回响在我耳边。作为学生,他们应该拥有不会出错的老师,这是他们的权利。一年级的小孩子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但这句话我不能看作是孩子对我的原谅。一直以来,我都想做个好老师,尤其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尽量做到不要出错误。我不是没有出过错,但在这堂课上,刚刚要求学生不要错的,我自己却立刻错了起来,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低级的错误,被才上学不到一个月的小学生给指了出来,我是该脸红,我也的确为此感到难为情。“教不严,师之惰”,对这句话,我一直喜欢这样来理
“老师,再错一次吧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