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体经络使用手册》笔记
序,经络是人体的金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根基是道,是阴阳,是周易八卦;枝和叶则是中医、军事、政治、外交、人伦、内外气功的修炼等。“一切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身体里有关经络的失控”, 经络的作用不仅仅是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更重要的是治“未病”!
《黄帝内经》。2500年前的古书,被从古至今的中医奉为圭臬,被称为东方的“人体健康圣经”。“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向内归宿于五脏六腑,向外四通八达于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一年之中,春夏阳气升发,气血浮于身体表面,秋冬阳气内敛,气血沉于身体之里;一月之中,每月月圆的时候,人的气血较盛,月缺时,人的气血较弱;一天之中,时辰不同各个经络的气血盛衰也不同。病是通过一条叫“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样的通路从体外向体内传输的,“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开了“天眼”, 能看到人体内精确的经络走行,药物的归经之路。据说名医扁鹊就能看到人的五脏六腑,所以看病时很神很准。
久病成医,经络只不过是疏通五脏六腑的通道,指压、推拿、针灸、拔罐、刮痧都不治病,只不过是疏通经络,经络疏通了,人体的很多病症也就随之减轻或者消失了,这与中医理论中常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是一个道理。经络就是运行气血的路线,健康就是人身体的每个部分都能够正常地工作。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来归类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人体经络脏腑的有关窍位,同时也与五行对应,即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同时也存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青红黄白黑五色分别对应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根据经络与五色的对应关系,经络与五味的对应为酸入肝经、甘入脾经、苦入心经、辛入肺经、咸入肾经,五味功用性能为酸收、甘缓、苦泻、辛走、咸润。五味选择性地作用于经络,并通过经络传导间接地作用于脏腑。祖先有“早吃咸,晚喝蜜”, 早餐一定要吃好以应付一上午繁忙的工作,咸入肾经,肾经气旺,自然精力充沛。早餐喝白粥就咸菜,或者吃一碗馄饨,再加几个包子,是中国传统饮食中最好的最符合经络养生的选择。晚上吃完饭后,喝点蜂蜜,甘入脾经和胃经,胃和则卧安,那么晚上睡觉一定很香。
中医认为人的经络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好比一棵大树有树干还有分出去的枝叶。经,有“径”的含义,也就是路,指的是大并且深的直行主干;络,有“网”的含义,好像网络一样,指的是分支,小并且浅的横行支脉。
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十二正经如江河,奇经八脉是水库经络的主体叫经脉,就是运行气和血的主要道路,奇经八脉对全身经脉实际上起着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总之,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互调节、相互配合,才能保证人体的平安无事。
络脉是经脉分出的浅层分支,其中较大的主要有十五络,相当于比较粗的树枝。主要在人的四肢以及躯干的前面、后面、侧面。十五络还向下还有分支,起联络沟通的作用,能够加强它上面和它下面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十五络在人体内的走向有向里向外两个方向,所以它能够加强表里的联系,促进表里气血的流通。络脉再分出的更细小的分支称孙络,一般浮现于皮肤表层。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叫浮络、血络,
《人体经络使用手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