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会——
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
实
践
指
南
目录
团队建设
出发前的准备
实践过程
跟当地人的沟通
安全纪律
学校实践反馈及要求
七、附录
一. 团队建设
团队分工及职责
队长根据队员自荐并结合队员特长对小队做出明确分工(分工过程中要协调好团队整体合作和队员个体需求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队员在实践过程中明确自身职责,保证活动落实到位。以下分工,供各队参考:
队长:统筹负责队伍内外一切事宜
副队长:协调队内人员关系,协助队长做好细节事物的把握处理
学习委员:团队智囊,带领大家一起学录委员:笔杆子,负责行程及会议记录
记者:摄影师,拍摄整理照片——我们的美好回忆就靠你来积累了!
纪律委员:该严肃的就得严肃。规范纪律,严格把关,保证安全,注意形象
文艺委员:该出手时就出手,联欢时组织节目,交流时活跃气氛
生活委员(兼会计):衣食住行样样管,清楚开支记好账
出纳:团队现金、票据的付出和收进你说了算!
2. 队内交流
(1)队长在实践前期应有计划地组织队员在一起交流,特别是就实践内容进行沟通。出发前队员间应达到相当默契的程度,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交流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集体跑步,唱歌,做游戏(杀人游戏,真心话大冒险)等。
(2)各队建立一个公共邮箱,这样队内就可实现资料共享,从而更好地沟通。
注:“组队实践”作为实践的一种形式,最终是为我们的目的---实践本身服务的。团队建设固然重要,但不能舍本逐末,这要求各队长在整个过程都要站在全局高度把握。
二. 出发前准备
1. 团队学习
“三农”有关的基本知识,如我国的农村经济、土地等制度,农业政策及生产等方面的知识,使队员对农村基本状况有整体认识,以避免队员在实践中认识问题的局限性和片面化。
。一方面是了解当地概况,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产业,风俗信仰,教育水平等;另一方面是学习涉及实践主题的相关知识,如合作经济,无公害农业生产等。
:与建国60周年有关的历史知识,与支教有关的知识和技能等。
注:“理论学习”过程至关重要,它是我们认识的第一步。“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是作为对“理论”的检验,对初步认识的修正。它的意义及成效与“理论学习”过程直接相关。
2. 设计调查问卷
对实践地进行充分学习之后,各队长组织队员针对当地情况的调查问卷的设计进行集体讨论,并最终确定调查问卷。
农村社会调查的一般步骤
(1)选题:确定问题 a来自实践(预调查) b理论准备(文献综述)
(2)计划:a调查提纲的设计;b调查对象的选取;c调查地点的选取;d调查人员的培训。
(3)实施:
A 进入现场(与被调查者建立信任关系是关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准备和入手:
a看一本农业科技方面的书以备用(我们是农大的学生)
b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民俗习惯,宗教禁忌等
c穿着朴素,见到村民多寒暄,子女学习,家庭生活,健康状况都是很好的沟通话题
d态度诚恳,多向农民请教
B 观察
a村里的基础设施
b农户的住房情况
c村务公开状况及各种宣传口号
总之,要对一切可能对实践和调查有用的信息敏感
C 做调查问卷
a首先要向调查对象介绍清楚自己的身份及调查的目的
b调查采用问答式
c调查时间一般控制在一小时以内
d调查时语言要得体,通俗易懂,尽量使用当地语言
D 访谈(针对典型对象或典型问题)
a访谈前,要对访谈的主要目的和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b访谈前最好能对被访者的各方面情况,比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
度和家庭背景等
c访谈时开场白一定要说好:简明扼要、意图明确、重点突出
d在被访者回答问题时,访谈员要专心听,不要轻易打断被访者,并认真记录
(4)撰写调查报告
A 调查报告的类型:
a描述性报告与解释性报告
b学术性报告与应用性报告
c定量研究报告与定性研究报告
B 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
a导言
阐述所研究问题及其背景;介绍调查报告研究的基本框架,如研究的假设是什么,主要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
b研究设计
c结果与讨论
d小结或摘要:对上述四个方面的简要总结
小结:对文章的主要思想和观点进行总结,一般是文章正文的最后的部分
摘要:介绍文章的主旨内容,吸引人的眼球,放在文章之前
e参考文献
f附录:问卷量表计算公式的推导及数据的计算方法
3. 物资准备
团队:
A宣传器材:宣传单、宣传册、队旗、条幅、剪刀、胶带、绳子、图钉、相机、录音、扩音器和笔记本电脑等;
B礼品:纪念品、科技光盘、书籍、文具、糖果等;
C应急物
新社会实践手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