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学
生态伦理学
1
2
3
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高投入
搞消耗
高污染
废水
废气
固体废料
有毒化学品
核辐射废料
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工业污染
生态破坏
由于工业化迅猛发展,人类排放的各种废弃物超出了生态坏境的自净能力而导致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严重异化,即环境污染。
由于工业化迅猛发展,人类排放的各种废弃物超出了生态坏境的自净能力而导致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严重异化,即环境污染。
两大类生态环境问题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及发达国家的污染转嫁。
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PCB板
液晶屏
芯片
……
成都富士康、太原富士康
武汉名辛电子、广州名辛电子
揖斐电电子、凯达电子
鼎鑫电子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性发展思想的提出
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
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联合国要求该组织以“持续发展”为基本纲领,制度“全球的变革日程”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把长达4年研究,经过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交给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念与内涵
经济可持续发展
转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以“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为特征的集约型经济增长。
生态可持续发展
追求发展时,必须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
社会可持续发展
强调社会公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和免受暴力,保障人人有受教育权和发展权,保障人权的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本思想
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研究经济发展上的扭曲和误区,并站在保护环境、特别是保护全部资本存量的立场上去纠正它们,使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性发展模式过渡。
,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性可以通过适当的经济手段、技术措施和政府干预得以实现,目的是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使之低于再生速度。如形成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引导企业采用清洁工业和生产非污染产品等。
,同社会进步相适应
单纯追求产值的增长不能体现发展的内涵,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的概念更广泛,意义更深远。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本思想
把生产中环境资源的投入计入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之中,逐步修改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绿色GNP”。
产品价格应当反映三部分成本:;、获取、使用有关的环境成本,如环境净化成本和环境损失成本;,即用户成本。
贯彻可持续发展所限制、制约的是那些质量差、效益低,不能合理、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对这些产业的限制,为那些质优、效高,具有合理、持续、健康发展条件的绿色产业、环境产业、保健产业、节能产业等提供了发展的良机,培育了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核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发达国家应负更多责任
满足本带需求,不危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基本需求、环境需求和发展需求子系统。需全面衡量
发展目标的共同性(保持地球生态系统安全);行动的共同性(全球合作)
强调经济发展的质,不是经济发展的量。应充分考虑环境质量及整个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
绿色物流 第二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