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大气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概论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第三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第四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第一节概述
大气圈:随着地球旋转的大气层。
一、大气的结构
(一)大气圈
大气密度分布特点:海平面处空气密度最大,随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逐渐变小。
(二)大气圈的结构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化学成分、荷电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逸散层。
逸散层
热成层
电离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对流层
主要成分:紧贴地面的一层,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都集中在这一层。
高度范围:从地面到12km ,低纬度17-18km,高纬度8-9km.
主要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100m。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
主要成分:臭氧
范围: 对流层顶50-55km
主要特点:
①下部为等温层,再向上随高度增加而温度升高。
②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好。有利于飞机飞行。
③平流层臭氧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中间层
主要成分:极稀薄大气
范围: 平流层顶至85km.
主要特点:
①有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
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中间层顶的温度可降到
-83 ℃至-113 ℃。
热成层
主要成分:下部主要分子氧,上部主要原子氧。
范围: 距地面500km.
主要特点:
①受强烈的太阳和宇宙射线作用。
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急剧上升,热成层中气体分子大都被电离。故热成层也称作增温层或电离层。
环境保护概论:第4章大气环境保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