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解读
dae_meng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一次网络调查显示,教师对于2001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程)理念的认同度为75%,但是只有32%的人认为新课程给实践层面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同时只有25%的被调查者对新课程实施表示满意。
他是江苏首位化学奥赛金牌得主
他是南大化学系第一个跳级生
他是海安中学“寒门出才子”的典范学生
是什么,让他选择了永远离去?……
他的背后不只是含辛茹苦数十年的父母亲人,更肩负起为家乡争光的重任,他肩负了太多的责任和期望。
当所有人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有谁关注到你飞得累不累?
王庆根
正在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23岁杭州男生张维加,近日被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吸收为会士。张维加以兴趣为驱动、不追求分数、自由发展的成长轨迹引人思考。
他没上过幼儿园,小学、初中也没有择校,就在镇上的普通公办学校就读。
少谈一些分数、竞赛,多关注孩子的天性、兴趣。在教育中尊重孩子的选择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固定、提升,转化成志向,这样的教育才有希望。
张维加
一、过程
2006年9月开始实施第一轮普高课改。
2010年4月准备深化普高课改。
2012年9月开始实施深化普高课改。
二、方案
指导思想:
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
基本原则:多样化、选择性、循序渐进。
努力做好三个交给:
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
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
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
三、内容-调结构
调整优化课程结构
减少必修学分:从116学分减到96学分。
提高选修学分:从28学分增加到48学分。
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增加选修课程
知识拓展类:必修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前沿课程、学科研究性学习等(原选修IA和IB的模块)。
职业技能类:生活技能、职业技术、地方经济技术等。
兴趣特长类:音、体、美、休闲生活、知识应用等。
社会实践类:调查探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
三、内容-减总量
梳理与整合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必修课程基本、基础性知识要求,删减重复、非主干和过繁过难的内容,适当减少面向全体学生的必学内容及学习总量;原“选修IA”和“选修IB”课程模块列入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形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结构合理、层次递进的课程格局。
三、内容-优方法
构建开放型选修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职校、社会办学、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选修课及网络课程。
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自主制定课程开设计划、科学安排课时与教学进度。但每学期必须开设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艺术等课程,每周教学时间不超过26小时。
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建立选课制度,加强走班管理,允许跨年段、跨校、跨行业修习选修课。
改进教学方式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只要修完学分,允许提前毕业。
三、内容-改评价
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制度(11个科目)
分别在1月和6月施考,学生参加同一科目考试次数最多2次以成绩好的记入档案。
6月开考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1月开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
考试时间:语文、数学110分钟,外语90分钟,信息技术45分钟,其余科目80分钟。
每年3月开设11门科目的补考,高三年级学生可报名参加。
完善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