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她点一盏灯
涌泉中心小学陈月伦
[摘要]:《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简报》(吴霓等,2004)认为:“在对自身学习成绩的认知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留守儿童对自我的学的估计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代管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介入过少会导致学习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同学
[绪论]:“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在农村孩子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父爱,母爱减少。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献出自己的爱。1、我们的爱献在哪里?2、怎么去献出我们的爱?3、爱的回报。一系列的问题随之产生。
[论文主体]
一、我们的爱献在哪里?
对于留守儿童,从2004年以来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踏入工作岗位三年的我发现,留守儿童的表现有几条共性。抓住这些共性,去释放我们的爱。
(一)、社会表现。
1、生活方面。没有爸爸妈妈在家里的关心和照顾,好多的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出现偏食,吃零食的嗜好等,对孩子身体健康造成很大损害。
2、教育方面。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溺爱,造成一些留守儿童贪玩、不做家务
,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还有些学生不愿进教室,逃学等现象。
3、心理方面。由于父母的爱缺失,大部分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的关爱,爷爷奶奶只顾吃饱穿好,不管理不关心孩子的心里,留守儿童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容易走向极端,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4、道德方面。由于家庭的教育督管不力,儿童的道德出现偏差,拿了别人的东西被捉住就还,没捉住就是自己的,认识不到自身错误。犯错不知道改正,一意孤行。
5、安全方面。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自卑心理重,放学不按时回家,路上的交通安全隐患多,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建康受到严重的威胁。
(二)、个体表现
1、学习方面的影响:学习兴趣不浓,家庭作业不按时完成,没人在身边就不做,学习懒惰,学习积极性不高
2、性格方面的影响:性格孤僻、顽固。与人容易争吵,发生矛盾,,缺乏责任心,对别人缺乏关心。
3、情绪方面的影响:说话处事容易激动。遇事容易哭泣,不接受别人的批评,逆反心理强,攀比心较强。
4、能力方面的影响: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有依赖和惰性心理,不爱动脑。
在上述的几条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孩子们的需要,对与孩子们的需要,我们教师应该尽其所能的帮助他们,让他们在黑暗之中增添一盏灯光,使他们不再孤独。
二、怎么去献出我们的爱?
案例:
杨乐同学今年九岁了,由于转学跟随家婆而成为问题学生。她家又是挨门独户,玩伴少。杨乐从小在爷爷奶奶,家婆伴随的生活中长大,由于是女孩,寄养在家婆家,谁也不能碰她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现在又上课爱搞小动作,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个案分析:
针对杨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她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
关于留守儿童的德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