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还是荒唐
【摘要】 2015高考全国一卷作文题目引发众议,本文分析了这一作文题目的与时俱进和现实社会意义,并剖析了优秀的作文立意应该如何切入,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对作文教学中真实情感缺失的反省和重视。
【关键词】高考作文;例文;立意;大义;亲情;讨论
2015年高考已经结束,各省作文题目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作为师范院校的写作老师,笔者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肃的态度,跟学生一起,对高考作文题目作出了自己的评析。在此,我试就全国一卷作文题目谈谈我的思路和认识,以求抛砖引玉,偏颇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
2015年全国一卷的作文题目讲的是:一位女大学生劝阻经常开车打电话的老爸未果,直接致电交警,借交警之手对父亲进行教育和处罚。事情在微博传开后引来网友争论,请学生以书信体的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该话题选取的是社会热点事件,当我跟学生们一起讨论的时候,他们普遍表示对女大学生小陈的这种行为不可理解,有同学疑惑地说,你们是父女,用得着采取这么生分的方式解决问题吗?就算父亲屡劝不改,你难道不能采取一些温和一点的办法吗?比如,一边撒娇一边责备,或者直接把电话从他手中夺走。更有学生问道,知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叫做蓝牙耳机的东西。搁置了学生这些旁逸斜出的思路之后,我开始引导学生讨论,小陈这种举动,合理或不合理之处在哪?我们应该采用哪些论据支持我们的观点?
如果向古人求助,你会发现,中国人既讲“大义灭亲”,又讲“为尊者讳”,所以不管怎么做,都能在教科书里找到行为合理性的依据。两派对立观点如果各执一词,完全都可以说得头头是道,言之凿凿。但是“真理哪怕只前进一步都会变成谬误”,如果推向极端,两种行为则都有不当之处。
如果我们认可了小陈的这种举动,那我们就可以以正义之名对父一代进行无情的审判甚至戕害。中国新文学自“五四”以来就有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创作倾向,即“审父”情结的泛滥,子一代以一种革命者的姿态批判、背离了自己的家,粉碎了父权,自以为获取了新生;但是这种倾向在以后的历史中愈演愈烈,革命者越来越变得六亲不认,他们对父辈的剿灭和摧残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甚至丧失了起码的人情、人性。当我们从这个革命的迷梦中伤痕累累地醒来后,才发现,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反而是整合人性最有效的意识形态工具,血亲是维系我们社会关系的最根本的纽带,是我们永远无法无视和践踏的事实。
如果我们反对小陈的这种做法,那么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父亲的错误做法不仅会伤害他自己,更可能危及家人的安全,给大家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甚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谈到,由于人之私心,很多真相都被遮蔽。当情感这种主观因素介入时,多少事实都被扭曲,多少恶行都被纵容,多少坏人在亲人的不忍之心包庇下逍遥法外,逃脱了正义对他的惩罚。这直接挑战着我们公平、公正的现代社会法则,也使得一些人在用正当方式伸张正义无望时,铤而走险,走上了以暴制暴的极端道路,多少社会悲剧也因此酿成。
到底要温情还是要大义,尊重人性和尊重律法究竟哪一个更重要?对照西方律法,我们会发现他们有一个非常值得称道的举措:当有需要指证疑犯时,他的直系亲属可以回避做污点证人,尽管他们可能掌握着疑犯非常核心的犯罪证据。因为亲手将自己的家人绳之以法,个体必然成为亲情和正义夹缝中的牺牲品,当事人可能会面临着巨大的心灵折磨,
正义还是荒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