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派观点集锦
心理学中的理论是很可恶的。我们需要某些观点,是因为它们具有指导和启发的意义;但是,也只能把它们看作是一种辅助性的概念,并且随时可以搁置一旁。对于心灵,我们所知甚少;因而,认为我们还远不够形成普遍理论的条件,是一种符合实际的想法。毫无疑问,理论是缺乏体验以及无知的最好外衣,并且总会带来令人沮丧的结果:教条、浅薄,以及科学宗派。(荣格)
我深信,心灵的探讨必定会成为未来一门重要的科学……这是一门我们最迫切需要的科学。因为世界发展的趋势显示,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在于饥荒、地震、病菌或癌症,而是在于人类本身。因为,就目前而言,我们仍然没有任何适当的方法,来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荣格)
当一个人经过了愚昧无知迷信,对自然的恐惧、盲目地崇拜,在无数无谓的抗争和追求中的迷失,获得了必要的对自身和外在世界的认识后,从而有能力而且敢于承担自己的一切时,就没有必要再将自己的希望和恐惧“交付”给外在的“神仙、皇帝、救世主”,没有必要再在外在的偶然性中寻找自己立身行事的依据。(荣格)
创造者与其创造物之相遇,改变了创造者。(荣格,1952)
两种人格的相遇,就好像是混合了两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如果有任何结合的话,两者都发生了转化。在任何有效的心理治疗中,医生一定会对病人有所影响,但只有当病人也对医生产生影响时,这种影响才有可能发生。如果你不易受影响的话,你也不会影响别人。医生保护自己以免受病人的影响,并以父亲般的权威和专业的权威的光环来罩住自己,这其实是徒劳无功的。他这样做,只是让自己无法使用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器官。病人依然能无意识地影响医生,并且给其无意识带来变化。这是许多心理治疗师都熟知的:心理障碍,甚至是这个职业所特有的损伤,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病人几乎是“化学反应”的行为。(荣格,1928)
单凭任何教科书都不能教授心理学,人们只有通过实际经验才能学会。在心理学中,除非从实际中体验,否则,个人就一无所获。因此,仅有理性的洞察力还不足够,因为人只能认识事物的口号,而没有从内部认识事物的本质。(荣格)
在人的整个一生中,他所应该做的,只是在这种固有人格基础上,去最大发展它的多样性,连贯性和和谐性,小心谨慎着不让它破裂为彼此分散的、各行其是的和相互冲突的系统。(荣格)
只有当人能够察看自己的内心深处时,他的视野才会变得清晰起来。向外看的人是在梦中,向内看的人是清醒的人。(荣格)
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荣格)
没经过激情炼狱的人从来就没克服过激情。(荣格)
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为里。那把后半辈子还给你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荣格)
只是我对自己的无知有了新的认识。于是我对自己说:“正因为我一无所知,我就应该只是做我能想到的事情。”因此我在意识上使自己顺从于无意识的冲动。(荣格《回忆梦思考》)
只是无为,让事物自然地发生;无为而为,随其所欲,自然而然……成了我打开心灵/无意识这扇大门的钥匙。而这,的确是一门鲜为人知的技艺。(荣格《太乙金华宗旨》)
人的任务,就是意识到无意识中努力向上涌出的内容。(荣格)
沿着自己的道路独自前行,把他在探索旅程中的发现告诉社会,我觉得这是一个人的职责。(荣格)
荣格:梦……在坦率与真诚方面,它就像一朵鲜花那样使我们为我们人生的虚假感到羞愧。(《心理学的现
荣格派观点集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