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六章人格的认知理论.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六章 人格的认知理论

第一节人格与认知的整合
第二节人格的认知方式理论
第三节凯利的个体建构理论
第四节认知—情感人格系统
第一节人格与认知的整合
一、整合研究的必要性
二、认知加工的个体差异
三、人格差异的认知观点
一、整合研究的必要性
1、思考问题:被试进入认知实验室进行智力操作实验时,会受到什么心理因素的影响?
人的整体性与研究的分离:个体差异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
2、认知心理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理解人格:在认知过程中考虑人的个体差异
3、整合个体研究与信息加工过程,在人格心理学中已有重要的理论:威特金的认知方式理论、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米歇尔的认知——情感的人格系统等。
二、认知加工的个体差异
1、个体认知的差异:“认知图式”——主观的经验?观念?文化?
2、布罗德本特等的研究表明:
简单任务操作上,内、外倾被试的成绩不存在差异——个体在认识规律和程序上的一致性;
困难任务操作上,外倾者的成绩优于内倾者,低神经质被试的回忆量多于高神经质被试——表明差异性
汉佛莱斯等提出“人格、情境中介及动机状态对信息加工和认知操作影响的概念行结构模型”。
三、人格差异的认知观点
1、问题:个体的认知过程受人格差异的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差异能否从其认知过程得到解释呢?
2、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对外界情境的理解和定义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有机体本身在形成自己独特人格过程中会有主动的参与,而且这种参与能起到认知经验的决定性作用。
3、人格差异的认知观点可用一个例子得到说明:
1+1=2
第二节人格的认知方式理论
一、威特金关于认知方式的早期研究
二、认知方式理论的新进展
三、认知方式的取向与应用
一、威特金关于认知方式的早期研究
1、认知方式的研究从知觉的实验研究开始,感兴趣的问题是个体在空间定向中如何维持正确的垂直方向。
2、三个实验:
棒框测验、身体顺应测验、转屋测验
这三个实验都要求被试判定视野中的有关项目是否与地面垂直。
场依存性:依据视野线索做出判定的倾向。
场独立性:依据身体经验线索做出判定的倾向。
二、认知方式理论的新进展
1、柯里的洋葱模型
洋葱模型包括三个层面:
最深层——认知性人格方式,是个体改造和吸收信息的方式;
中间层——信息加工方式,是个体吸收信息的心智活动方式;
表层——学习偏好,是指个体对学习环境的选择方式;

个体的学习行为首先受到最内层的人格维度的限制,经过中间层的信息加工维度,再通过与外界因素的相互作用,最后才体现在最外层的教学偏好层面上。
二、认知方式理论的新进展
2、瑞丁的认知方式两家族及认知控制模型
最底层水平——潜在的初级资源,包括个体对过去经验和知识的记忆,潜在的人格资源和性别。
次级水平——认知控制,包括两个维度:整体—分析维度和词语—表象维度。
认知控制--内部状态和外部信息之间的桥梁.
输入水平:知觉和工作记忆系统
输出水平:学习策略

第六章人格的认知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ongxinado
  • 文件大小491 KB
  • 时间201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