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课改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的思考.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课改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的思考
教育先行。教育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就“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教育有如下定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我们可以进一步的问:促进人的什么样的发展,怎样促进人的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评价标准,即什么样的教育才是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好的教育?长期以来,在旧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的学校教育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刻度,那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围绕这一指标,教育的功能被弱化,单一化,简单化。在这样的学校教育下培养的接班人,是不能够达到知识经济时代下激烈竞争的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的;是不能够达到自身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怎样才能有效打破这一教育短视?那就是要在根本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引领学校教育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为学校教育的立足点。
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思想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前提、以学生为动力、以学生为目的。学校教育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学生既是学校的主体,学习的主体,也是自我生活的主体。要让学生学会对自我的管理,包括对时间的管理和对行为结果的管理。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才能内化知识,增长能力,才能在学校生活中获得自尊、自信的积极情感体验,才能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因此,学校及教师的角色定位一定要从旧有的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代理人、管制者,转变到学生生活学习的引路人和服务者,引导而不代替,真诚地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主动为学生服务,引导学生能以我为主,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不断进步。
。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不仅局限于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的习得,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和精神需要,引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形成独立而完善的人格。要看到的是,学生不是学习机器,而是鲜活的,有充沛感情和活力的,能产生情绪需要并寻求心理满足的青年人。在这样的年龄阶段,能影响其一生的价值判断和人生态度即将形成,可以说,教会他们做人比教会他们做题更加重要。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使他们品德高尚,态度阳光,心理健康,人格完整,显得尤为重要。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落实在学校教育中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首先,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忽视、不歧视,不放弃,充分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有教无类;其次,学生的发展要全面。学生不是
简单的知识容器,在习得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技能、品德、情感、意志力、社会交往、公民意识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其在德、智、体、美、劳、心、情、意、行、交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再次,在学校教育中,还要重视其个性发展,开展形式多样又行之有效的课外活动,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不以规范教育扼杀偏

新课改下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