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货币供求概述二、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一)所谓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角度,即从一个国家的社会总体出发,探讨需要多少货币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所谓货币需求的微观角度,是从社会经济个体出发,研究一个经济单位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润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所需持有的货币量。三、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一)名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个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二)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第九章货币供求概述四、货币层次的划分(1)在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形态的多样化已成为现实,目前,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进而有了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2)中国目前的货币层次划分: 中国从1994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参照国际通用原则,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分为以下四个层次:第九章货币供求概述(1)M0:流通中的现金;(2)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3)M2:M1+城乡居居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4)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其中,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量,流动性较强;M2是广义货币量,M2与M1,的差额是准货币,流动性较弱;M3是考虑到金融创新的现状而设立的,暂未测算。第九章货币供求概述五、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1、收入。同向变动。2、价格。同向变动。3、利率。一般反向变动。4、货币流通速度。反向变动。5、消费倾向。同向。6、心里偏好和预期。不确定。7、财政收支状况。当财政收大于支且有节余时,一般意味着对货币需求的减少。8、其他因素。信用发达程度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政治稳定程度等。第九章货币供求概述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一)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1、公式:M=PQ/V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2、假设条件(1)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2)在该经济中存在着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储藏:流通中需要较多黄金,金从储藏中流出;流通中有一些黄金不需要了,多余的金退出流通,转化为储藏。第九章货币供求概述3、含义(1)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三个因素。(2)这三个因素按不同方向和不同比例变化,流通手段量则可能有多种组合。(3)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而在纸币为唯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第九章货币供求概述(二)费雪交易方程式(现金交易说)1、方程式:MV=PT或P=MV/T式中,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价格的交易数量。2、含义(1)全社会的货币数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必然等于全社会的商品总量与一般物价水平的乘积。(2)P的值取决于M、V、T这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3)P的值特别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3、缺陷: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第九章货币供求概述(三)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1、方程式:Md=KPY式中,Md为名义货币需求;P为价格水平;Y为总收入;K为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2、含义(1)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因素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利率变动,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因素。(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第九章货币供求概述3、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显著差异(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3)强调货币需求决定因素不同第九章货币供求概述(四)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1、需求函数:L=L1+L2=L(Y)+L(r)式中,L1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函数;L2为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函数。2、凯恩斯对人们持有货币动机的分析(1)交易动机(2)预防动机(3)投机动机(4)交易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同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存在负相关关系。3、流动性偏好和流动性陷阱假说
货币需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