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危机的教训与启示
2002年伊始,阿根廷经济危机爆发,大规模的骚乱和激烈的政局动荡迫使政府放弃了比索盯住美元的货币汇率制度,国内外投资者对阿根廷的信心急剧下降。
应该指出的是,阿根廷不仅遇到了经济危机,而且还陷入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在这三种危机中,经济危机是主体,而经济危机的本质则是债务危机。
阿根廷危机的一些
8 tt
教训和启示,很值得其他一些
8 tt
新兴市场取。
首先,适当
的汇率制是决策的前提。在全球化时代,由于. com国民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汇率是这一联系的“纽带”,因此. com,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实施恰当的汇率政策,已成为经济开放条件下决策者必须ssbbww. c om要慎重考虑的重要。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在一定
上都可以率变动诱发的。阿根廷危机的原因之一,也与货币局汇率制度有关。因此. com,采用一种适合本国国情、有利于提高本国竞争力的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毫无疑问,浮动汇率制不是十全十美,货币局汇率制也并非一无是处。问题的关键是,在实施某一种汇率制度的过程中,如何采取一些
8 tt
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便使这种汇率制度在有利的环境中运转。例如,香港和爱沙尼亚在实施货币局汇率制度时,很注意改善微观经济层面上的基本要素。而在阿根廷,不仅企业效益增长缓慢,而且劳动力市场也具有很强的刚性。此外,国际经验还表明,为了dd dtt. com使货币局制度顺利地运转,国内经济应该有较多的活力,金融体系健全,财政纪律严格,而且它所盯住的货币必须ssbbww. c om是其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
在阿根廷,由于. com流通领域中的现金在减少,政府遂允许省一级政府印制并发行自己命名的代用券,用于政府开支或支付公共部门雇员的工资。例如,人口最多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率先印制了10亿美元的一年期代用券。毫无疑问,这些“准贷币”虽然一时解决8t t t 8. c o m了流动性不足的难题,但对货币局汇率制度的破坏作用是很大的。一些
8 tt
经济学家指出,阿根廷的货币局汇率制度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那种货币局制度,因为8 Tt t 8. com政府允许1/3的货币基础(流通领域中的比索加上银行中的比索存款)可以券来支撑,以便使它具有一定。
其次,必须ssbbww. c om注意利用
t8. com
外债的规模。阿根廷历史上曾遇到过两次较大规模的债务危机,第一次是在19世纪末,第二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虽然这两次危机都给阿根廷经济带来巨大的创伤,但是dddTt必须ssbbww. c om指出,举借外债本身并不是坏事,尤其在全球化时代,积极地举借外债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决策者的一个明智选择。然而,外债的规模必须ssbbww. c om与本国的偿付能力相适应。遗憾的是,阿根廷没有从过去的危机中吸取教训,而是8ttt8在90年代初实现经济复苏后再次举借了大量外债。更为不利8 tT 的是,相当多的一部分外债不是投入生产部门,而是8ttt8被公共部门用于非生产性目的。
阿根廷公共债务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50%,按照<8ttt8table>发达国家的标准,这一比重似乎并不高。但公共债务相当于出口的比重却高达5倍,此其一。其二,阿根廷
阿根廷危机的教训与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