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林校实验林场森林经营方案说明书前言山西林校实验林场位于太行山中段,地处太原市区以东,南与榆次市乌金山森林公园接壤,北与阳曲县侯村乡交界,东与寿阳县罕山林场毗邻。地理坐标为东径112°41′15″——112°48′45″,北纬37°51′00″——38°00′10″之间。,(国有),%;,%。全场南北长17公里,,近似长方形。山西林校实验林场始建于1965年,是林校的教学实习林场,场部设在圣母堂。文革开始后,省林校停办,林场的隶属关系几经更迭:1970年划归阳曲县,称“阳曲县南山林场”,场部迁至流家河;1972年太原市林业局又将其纳为市属林场,更名为“太原市东山林场”,场部仍在流家河;1976年场部迁至张家河;1980年省林校复校后,该林场又重新定为省林校教学、实习的实验林场,更名“山西林校实验林场”,归山西林业学校管理,场部仍在张家河至今未动。山西林校实验林场现有在编职工30名,其中干部15名,工人15名;有离休职工2名,退休职工5名;在干部中助理工程师8名,技术员4名。领导班子配备专职书记1名,场长1名,副场长1名。全场下设板寺(Ⅰ)、流家河(Ⅱ)、店上(Ⅲ)三个营林区,共计87个林班。各营林区简况见下表:山西林校实验林场营林区和作业点统计单位:公顷、公里营林区作业点代号名称面积经营半径ⅠⅡⅢ。一、此次编制经营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为科学经营、合理利用好现有资源,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质量,切实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按照分类经营的原则,结合实验林场的特殊性,将其逐步建设成为集教学、科研,综合经济开发为一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示范林场。二、调查程序和方法:调查工作开始前,首先对30名学生进行了技术培训,然后分成三个组,由山西省林业学校林学科组织3名专业教师带队,利用“90编案”和“95修订案”的有关资料,对全场3个营林区按小班逐个核实,利用一个星期时间搞完了外业调查工作。调查方法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1996年)》的有关要求进行。:先在室内在“95修订案”绘制的林相图上按分类经营的总体思路和《森林资源规划设调查主要技术规定(1996)》的相关要求划分林种和各地类的调整。:采用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到达实地按重新区划的林相图进行对照,对有出入的小班或地类发生变化的小班就地修正该划分细班者依情况合理划出细班。同时,将各个小班的目估调查因子一并填入《小班调查登记簿》。:采用抽样控制总体小班蓄积,利用目测蓄积回归修正的办法,共抽取样地60块,其误差为10%,符合精度要求。:油松是对不同立地等级的林分选择了十二株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求得平均生长率;其余树种采用太原市与晋中地区相应树种的平均生长率。“95修订案”中各类型分别抽取10%左右的土地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无误,仍采用原调查材料。。三、调查精度:各项调查因子经抽审误差为:1、各类用地小班界线无误,权属无误。2、小班每公顷蓄积量调整误差为15%,符合精度要求。:编案按省林业厅的总体布置,2000年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和二类资源调查培训会的精神,结合(98)晋林管字第80号文件精神,应用“90编案”、“95修订案”的有关资料及此次二类调查的成果,依据林场的经营现状,在山西省林业学校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校林学科精心组织、安排,实验林场领导和技术骨干的直接参与下完成的。本经营方案规划了2001——2010年主要生产项目和任务,特别对2001—2005年作了详细具体的设计并概算了经济效益。,,。在商品林中,,;,。造林共涉及48个林班,180个小班。,计22个小班。,计4个小班。:上述任务完成后,即到本经理期末,(包括将现有未成林和疏林全部培育成林,包括2001——2007年新造林地),,,
山西林校实验林场森林经营方案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