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珠江三角洲内河涌综合整治排涝规划关键问题的分析
摘要:在进行珠江三角洲内河涌的综合整治过程中,需要重点进行排涝工作,在对其河涌水系进行整治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的水动力数学模型,对其现有河涌的排涝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本文针对在珠江三角洲内河涌的综合整治中的选用的标准、使用的计算公式和计算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内河涌综合整治;排涝规划;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降水丰沛,水源充足,内河涌河网密布,交通便利,在此特有的地理条件下,形成了著名的桑基鱼塘人工生态系统。由于受到城市化和工业发展的影响,很多内河涌受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给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阻碍。在2010亚运会的大背景下,广州启动《青山碧水蓝天计划》,全面开展污水治理和内河涌综合整治,珠江和河涌整治坚持推进近十年,投入各项资金100个亿,目前在珠三角城市中已实现大面积的内河涌综合整治和大中型水库的基础建设,加大了对于珠江三角洲内河涌的综合治理力度,目的在于通过对其实施治理恢复内河涌原有的生态功能,从而为生态城市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条件,提高城市的总体建设水平。
一、规划的标准和计算的公式
(一)规划标准的选择
在进行河涌的排涝规划时,可供选择的标准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由水利部规定的排涝标准,主要是按《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和《排水工程技术规范》进行的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采用的排涝设计为降暴雨的重现期为十年一遇全天候暴雨3d排水至农作物的耐淹高度。另一种是由城市建设部门制定出的排涝标准,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和《城市排水规划工程规范》进行设计,在对降水量进行计算时,通常分为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暴雨重现期一般为1-2年,暴雨的强度计算可以采用如下的公式:Q =253271(1+)/(t+),其中Q值为暴雨强度,P值为暴雨的重现期,t值为降雨的持续时间,因规范的设置不同,因此计算出的排涝规划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城市建设部门制定出的排涝的设计更能够满足城市的排水要求,适合在排水需求面积较小的局部区域。在包括农田、道路和山地的区域中,由于排水的需求较大,需采用水利部门制定的排涝标准。
在进行排涝的工作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在一些重要的城市区域中,要进行20年一遇的全天候设计,暴雨1d进行排放完成的设计,在中等城市和城镇中采用10年一遇的全天候设计暴雨1d进行排放完成的设计。以此为标准计,珠江三角洲的排涝的标准设计为10年一遇最大全天候设计暴雨1d排放完成,并且不能产生洪涝灾害。
(二)计算公式的选择
在对洪峰的流量进行计算时可以采用公式推理、毛雨概化峰值和综合单位线法进行计算,以上三种方法根据所规划的珠江内河涌特征和条件进行选用。在面积较小的流域中,面积小于或等于10平方千米时,由于洪峰的区域中呈现出树叶状,因此会产生水流的向中部区域的聚集,从而就难以进行实际测量,此时就需要采用推理公式法。在面积较大的流域中,面积超过10平方千米时,采用综合单位线法。在一些含有耕地等的地形中,采用毛雨概化峰值的计算方法。
二、排涝水文计算
在进行排涝水文的计算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水文分析软件模拟法、
就珠江三角洲内河涌综合整治排涝规划关键问题的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