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村级干部素质的思考潘伟雄农村基层体制理顺后两年多的实践表明,哪里的干部素质好,那里的工作就能比较顺利地开展;哪里的干部素质差,哪里的工作困难和阻力就增大。可以说,村级干部的素质状况如何,已经成为农村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结合村级干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提高认识,分析现状,努力把村级干部的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当前村级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广大村级干部肩负着把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农村最基层的重大责任,直接带领人民群众战天斗地,为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有的不怕穷山恶水,路远偏僻滞动广大干部和群众发展集体经济,颇为出色;有的依靠一技之长,率先富裕,并且富了不忘带动群众;有的为解决当地的桥路、水利、水电和公益事业,东奔西跑,争得各方支持;有的为解决困难户的衣食和子女读书问题,劳碌奔波,办成好事实事;有的不辞劳苦,努力克服征粮、征兵、计生、殡改等困难,并且敢于向不良的现象作斗争。所有这些,体现了村级干部队伍在农村基层已经成为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拥护。可以肯定地说,整个村级干部队伍的本质和主流是好的,是值得信赖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形势和条件的不断变化发展,这支队伍里有些同志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l)群众观点不正确。一方面,有些村干部忘记了群众是服务对象,顾自己的多,顾集体的少,对群众的困难和疾苦漠不关心;另一方面,有些村干部怕得罪人,怕换届选举丢选票,充当群众的尾巴,不敢为整体的群众利益而坚持原则,不敢处理群众的矛盾和问题而将大事小事都推到乡镇去解决。(2)精神状态不佳。一些村干部办事情顺顺利利就好,否则,遇到曲折就怨天尤人,缺乏勇气和信心去解决困难。有的干部以村官难当、薪水低为借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履行应有职责,得过且过。(3)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明确。在村干部中有的小农经济意识浓厚,思想保守,缺乏市场经济的观念;有的以三年一届为名,不敢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计划,不能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产增收探索有效的途径;有的对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三高”(高产、高质、高效)农业认识不足,甚至充当招商引资。连片开发农业的阻力;有的虽然自己在种养方面是能手,也搞出一点名堂,但未能起到带头和牵动作用。(4)政策、法规水平不高。一些村干部不熟悉党的农村政策,使党在农村的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实,有的地方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采取地方主义,自以为“山高皇帝远”,目无国法,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另外,不少村干部未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村委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例如,有些村委会的承包款长期被拖欠,村干部追收欠款办法不多;有的群众利益被长期非法侵害,村干部未能寻求法律的手段解决。(5)工作作风不端正。有些村干部民主意识不强,办事与群众商量的少,自作自为的多,政务不敢真正公开,加上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搞强迫命令,欺上瞒下,对群众“吃、拿、卡、要”,因此,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以上存在的问题,虽然仅仅是村级干部的个别现象,但已经危及了党群关系,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二、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提高村级干部的素质村级干部“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干部的素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根据农村的具体实际,我
提高村级干部素质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