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09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育才高中高三政治备课组
知识点一: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注: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知识点二:
常用的信用工具是信用卡、支票
知识点三:
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注: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又称外币升值,或者说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降低,表明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或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升高,表明人民币升值。
知识点四:
影响价格的因素:从表面上看,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引起价格的波动。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来实现的,简单地说,供求影响价格。
知识点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注:(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两者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每个商品生产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这就决定了商品生产者总要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知识点六: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知识点七: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注1:(1)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2)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3)互为替代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是反方向的,互补品的价格变动而引起需求量的变化是正方向的。
注2:体现了价格对供求的影响,价格与供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注3:怎么看待“买涨不买落”的经济现象?
此时,影响人们购买行为的,除价格因素之外,还有人们的消费心理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判断。可见,价格变动对人们购买力的这种影响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一般说来”,也就是说,有时候特殊情况是可以存在的。比如,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价格上升不一定能减少人们的购买行为,生活中经常出现“买涨不买落”的情况。
☆知识点八:
消费心理的种类: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注:攀比心理是错误的消费心理,从众和求异心理有利也有弊,求实是正确的消费心理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dwiirh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1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