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的笔墨
中国画能够独秀于世界画坛,除了它的收敛众景、计白为黑的构图法则之外,还有一个就是通过丰富多彩、诡谲变幻的笔墨语言表达出独有的画面效果。
笔墨,是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上的术语,亦可作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单从技法方面来说,“笔”是指勾勒、皴点等笔法,“墨”是指破、积、烘、染等墨法。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一书中曾说道:“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笔墨必须有机结合,相互映发,才能完美地表现物象,表达意境,使画作神形兼备、气韵生动。
在唐末五代之前,中国画家们的表达方法是有笔而无墨,多用线来表现物象。晋代谢赫的《古画品录》以六法的标准来评画作的优劣,也只讲骨法用笔,并没有提到用墨。“有轮廓而无皴法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谓之无墨”。可见那时的画家们还没有找到笔墨并用的“切入点”。是五代的山水画家荆浩第一个将笔墨并重。他指出用笔要灵活生动,用墨要泻染物象的立体感、明暗关系和色彩变化。自此之后历代的画家们不断地实践、探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精妙的笔墨技巧,使中国画笔墨技法日臻完美。
宋元时期的许多画家将笔墨技巧成功地运用到花鸟和山水的艺术创作中,涌现了灿若明星的绘画作品。明代中叶以后画坛上既盛模仿之风,又单纯追求笔墨情趣,几无新意。但狂怪的徐渭却以
“运笔如劲疾舞枪挥戟,所向披靡,用墨如滂沱倾泻而物象光彩奕奕”的艺术魄力独步画坛。他的作品用墨颇侈,笔力劲健,在激情奔放的同时,笔墨的块面和点线结合仍能纷纷入扣,浓淡得致,如音符入谱弹跳有声。徐渭的笔墨是天才、个性和激情的完美融合。
清代的画家八大山人和石涛是当时革新画风的杰出代表,他们笔法恣纵,墨意通灵,打破陈规,立意新奇。八大用笔严整而又放纵,用墨干擦而能滋润明洁。他能用最简练的笔墨语言表现复杂的形体。他用笔的反正转侧、用墨的浓淡焦湿以及用水掇合笔墨有其丰富的变化与规律。石涛则就唐末以来一直议论的所谓有笔有墨问题提出见解:笔墨既有作者自身的修养和功夫,同时也有物我交融的笔墨与生活的关系。他认为画家要为万象有殊、变化无穷的自然界作画,必须有“尽其灵而足其神”的“即功于化”的笔墨法。
笔墨当随时代。近代和现代的中国画家们在继承中国画笔墨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尽情地发挥中国画的笔墨特长,探索和革新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涌现了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等诸位大师。他们在
浅谈中国画的笔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