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957年资料7 用“陈佛手干及败酱草”治疗传染性肝炎64例初步报告.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957年资料7 用“陈佛手干及败酱草”,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用“陈佛手干及败酱草”治疗传染性肝炎64例初步报告
昆明红十字会医院小儿科郭淑华;张晏平;穆兰仙
昆明市白1956年三月起有传染性肝炎在幼儿中广泛的传播,仅本院门诊,每日可见数例,过去对此病的治疗方法不外使用消化剂,维生素,葡萄糖,甲硫氨基酪酸,有的也喜用金霉素及氯霉素等,其病程约二周左右,重症甚或引起死亡。在目前除隔离及消毒大小便外尚无妥善之预防措施,因此病势益行蔓延,值此情况遂请教中医,有何治疗经验,中医对黄胆之看法,认为黄胆由湿气内蕴引起,但湿气可以郁而为热又可以化而为寒,故分阳黄及阴黄两种,传染性肝炎是属于阳黄一类的病,其治疗方针以舒肝利胆为主,其次是消炎以减肝肿,并提出使用中药陈佛手干及败酱草煎之服用,可医小儿黄病。
陈佛手干及败酱草皆为本地出产,佛手及香橼系民间过年时常用之供果,将佛手切片晒干隔一年后使用即名陈佛手干。根据中载,具有舒肝下气之作用,败酱草有陈败豆酱之气味,故曰败酱有清热泄结利水消肿破瘀排脓及消炎止血的作用,其味苦平无毒,其他对产后诸病也很有功效。
于是我科全体医生都积极参加这次学习,传染性肝炎又非恶性疾患决定试验治疗,除用以上两种中药以外,在中医之同意下,并用维生素乙丙片,隔日复诊一次,一般症状轻者皆在门诊观察治疗较重者十五人收容住院,自三月中旬起至九月末止,共以此法治疗传染性肝炎64 例、兹将临床及化验检查分析如下:
,女28人,性别与本病之发病率无何关系。
,本病在小儿常见特别2-5岁者较多,5—10岁较少,10岁以上者更少,在本院治疗之64例中,%(见表1),一岁以下及十岁以上者未见。
3。症状及体征发热占90%,—38℃之间,不热者有之,高热39℃以上者亦有但较少。食慾不振占70%,呕吐占33%与症状轻重有关,重者一般均有呕吐其中一例吐出咖啡渣样物,另一例为吐鲜血。腹痛及触诊时压痛占44%,有的患儿就诊时检查各处均无所见,但在触诊时右上腹部有压痛,即考虑本病,经小便化验证实则确诊为传染性肝炎,这点对早期诊断确有帮助,大便秘结占47%,大便白色者亦不多,腹泻较少,尿黄为本症之特有症状100%,尿量减少者占53%,其中有一例24小时未解小便,经补充大量5%葡萄糖溶液后仍无小便,约经 30小时后始解出少量深黄浓厚之小便,尿常规检查正常,无浮肿症状,对此点一般书籍杂志中很少提到,只有在1956年第八期中华内科杂志651
页谈到;传染性肝炎患者的水代谢是不正常,据Goldmonn氏报告“在肝炎初期碱储备急骤下降皆表示患者组织内有水滞留”,是否因此在临床上表现尿少尚不敢肯定。肝脏肿胀占90%,但大小不一,有的仅触到肝脏边缘有的在右季肋下可触及三横指多,一般肝脏恢复较慢,有的可延两三个月方能完全

1957年资料7 用“陈佛手干及败酱草”治疗传染性肝炎64例初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xwziyou9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8-09-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