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328国道扬州段安全保障工程设计对策.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328国道扬州段安全保障工程设计对策
摘要:实施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通过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完善公路引导、诱导及安全防护设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和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为保障行车安全提供良好的公路环境,该文对328国道扬州段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328国道扬州段;安全保障工程;设计对策
一、项目路段基本信息
1、路线走向:328国道扬州段东起扬州市与泰州市交界处的界沟桥(K76+554),西止宁通高速江都立交桥(K104+085),由东向西走向,。
2、设计速度:100km/小时,限制速度:80km/h。
3、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4、路基、路面宽度:K76+554-K99+370段路基全宽32m,其中16m快车道,无中分带,2×2m绿化分隔带,2×5m慢车道,2×1m土路肩。K101+665-K104+,,无中分带,2×4m绿化分隔带,2×5m慢车道,2×5m人行道。
二、项目路段安全隐患及设计对策
隐患1:一级路未设置中分带。
目前项目路段未设置中分带,仅仅采用间距为50cm的热熔双黄线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
设计对策:原双黄线改为震荡标线并增设突起反光路钮。
考虑到新G328将选择新线改建,本项目路段将下放为市域道路,根据事故调查分析因无中央分隔带引起的安全事故极少,所以从工程施工难度、对现有交通影响、工程造价等方面综合比较,结合方案设计审查会会议精神,推荐采用震荡热熔标线替代原有热熔双黄线。
根据事故调查可以看出项目路段夜晚事故发生率较高的特点,增设突起反光路钮可有效提高夜间诱导作用。
图1 328国道重、特大事故发生时间统计图
改造方案:将原间距50cm的普通双黄线改造为震荡热熔双黄线,震荡热熔双黄线中间每隔5m增设突起反光路钮。
隐患2:G328与S233平面交叉口存在复合隐患。平面交叉+弯道超高段(4%全超高)、交通岛设置不合理、缺人行信号灯及人行标线。
该平交口两侧全超高段出现多次交通事故。根据现场分析,该段全超高路段横向坡度较大,在该处设置平交口后,安大公路南侧左转弯至G328国道时,由于半径较小及车速较快等原因,大型货车在此处易产生侧翻的事故。
设计对策:进行平面交叉口改造设计。
改造方案:平交设计根据主线与被交道路情况,并满足平面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优先保证主线畅通,提高通行能力。
本次改造通过在平交口东西两侧设置过渡段的形式,将该平交口路段4%全超高逐步过渡为2%全超高,减小平交口横坡坡度;并对平交口导流岛及导流线同步进行改造,由原来双向五个车道改造为双向六个车道,使平交口渠化更为合理,减少平交口拥堵现象,提高道路整体通行能力。
图2:S233平交改造前图片图3:S233平交改造后图片
隐患3:侧分带开口众多。
项目沿线侧分带开口众多,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a、小平交道口;b、工厂企业门口;c、原侧分带间距开口。
设计对策:
非集镇化路段现状情况:小交叉口开口较多、缺标志、标线
整治措施:合理归并,集中开口。
集镇路段:交叉口开口原则1km范围内允许2个交叉口,侧分带高大树木进

328国道扬州段安全保障工程设计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uxwivg04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