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供水企业的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前,我国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水资源短缺造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水价与水资源供求关系严重背离,水价杠杆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正常发挥等,是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重要原因。由于自来水的不可替代性和社会性有别于其他商品,尤其是当前国内大部分水司仍属国有企业,国家利用税收减免和地方优惠政策给予扶持,使自来水成为典型的计划经济产品,使供水行业长期被人们误认为是旨在向社会提供低价格的公共必需品的公益性行业,水价更成为政府不愿轻易触碰的敏感字眼。然而调整水价需经过成本测算、论证、听证、审批等复杂的程序,使供水企业销售收入难以增加。此外,受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水源水质恶化、煤电涨价等因素的影响,制水成本不断上升,,相对于增收工作,如何倒逼成本,改善财务状况对于供水企业来讲更重要。
一、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
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权限范围内,对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控制过程中,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和条件采取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按成本发生的时间先后,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进行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对控制核算提出要求;事中控制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为分析和考核提供依据;事后控制进行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对成本预测计划提供信息。成本控制的过程就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动力电等生产经营费用进行计算、调节、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企业潜力,降低成产成本的一个途径。
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即定的利润等指标,一般应确定目标成本指标,以便于进行考核,其中进行成本控制是保证目标完成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成本控制可以及时揭示生产过程中成本指标与计划的差异,从而进行纠正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成本控制并不仅仅是保证完成成本计划,更重要的是通地成本控制的实施能够超额完成,成本计划,达到最佳效果。
成本控制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而直接能够体现经济效益的措施就是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这充分体现了成本控制系统的综合作用,供水企业也不例外,而较高的成本水平是影响企业赢利的重要障碍,所以降低成本是大多数企业工作的重点。而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实行严谨的控制手段,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节约材料物资消耗,通过各种方法降低成本来增加企业的盈利水平,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只要成本控制严密,完善并得到贯彻实施,就有有效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避免贪污盗窃、丢失浪费、计量不准等弊端的发生。
供水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首先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将当年要完成的经济目标,如供售水量,主营业务收入、成本预算、产销差率等按各单位的生产规模、职工人数等分解到各水厂、供水管理部门。各项指标中最重要的是测定生产成本指标,水厂的成本指标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指标主要是制定原材料和动力电的单价和单位消耗量的指标。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工资、福利、管理费及维修费用。供水管理各部门的费用主要为
浅析供水企业的成本控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