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国家金融银行业开放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研究
一、转型过程中金融银行业的不稳定因素
商业银行是中东欧转型国家银行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对整个金融业的稳定至关重要。在转型过程中商业银行的不稳定因素表现在:
(1)商业银行数量过多,平均规模过小,存在恶性竞争。金融银行业改革开始后,商业银行激增给整个银行体系带来了不良后果。一方面,许多商业银行的平均规模太小,实力过于单薄,没有能力对大规模的资本流动进行监控,不能很好地执行企业“外部监控人”的职能。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不正当竞争,为了争存款,以远远高于大银行的成本吸收存款。此外,大量新的商业银行的建立推动了对货币流量的需求,不受控制的货币发行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有效性降低,并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2)商业银行对放贷项目选择不当。在金融银行业改革初期,中东欧转型国家银行机构的贷款机制仍然深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政策性贷款倾向的影响,通常贷给由银行牵头的金融工业集团的下属企业,这些企业的业绩并不理想,银行贷款效益低下。即使如此,银行也不愿意冒长期投资的风险而为中小企业融资。这就使得银行的信贷组合状况深受效益较低企业的影响,逾期贷款比重偏高。在转型后期,中东欧各国贷款业务的加速恶化则部分归因于家庭信贷NPL比率的上升。由于对家庭信贷的还款能力缺乏科学的评估,使得商业银行难以把握贷款投向,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增大了家庭贷款的坏账比例。因此,历史遗留的加上新增的不良贷款削弱了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能力。
(3)商业银行经营过多的表外业务。中东欧转型国家金融银行业开放后,受外国战略投资者的影响,商业银行开始参与互换期货和衍生品交易等表外业务。由于成本和市场价格的变化,这些交易经常被重新估价,并且在这条交易链上,许多银行都被卷入其中,他们具有很强的投机心理,而一旦整个交易链条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所有参与交易的金融机构都将陷入极度恐慌之中。
(4)商业银行危机往往与货币危机、债务危机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一旦银行业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困难,大规模的挤兑行为和抢购外币的行为会引发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而货币危机又使银行资产贬值,外债还本付息的成本提高,从而又会引发债务危机。这样看来,商业银行的问题最终将引发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
(1)中央银行对银行体系监管不严。整个金融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东欧国家央行没有很好地履行监管职能。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高、被动的融资过程等问题,央行并未在短时间内解决,因此央行在银行资产负债组合结构中所提供的激励机制,以及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救助中只起到很小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斯洛伐克和阿尔巴尼亚频发金融危机就是央行的监管不力造成的。
(2)中央银行没有应对汇率风险的经验和能力。中东欧许多国家过早地开放了资本市场,实现了本国货币的自由兑换。由于央行对外汇管制不严,外国资本的流入不受限制,国内银行负债迅速上升并出现超额借债现象,增加了银行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同时,外汇市场变幻莫测,私人资本的自由流动加大了汇率风险,但这些转型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实行钉住汇率制度,并且外汇储备严重不足,使其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十分有限,货币危
中东欧国家金融银行业开放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