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的新视角
对于公民道德建设的探究,无论在西方还是在我国现阶段,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至今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很难创新。张博颖博士、研究员的新著《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国家伦理与市民社会伦理的视角》,从国家伦理与市民社会伦理的角度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研究作出了新的尝试,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本书中,作者在对中西方公民道德思想的历史进行系统追溯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国家伦理的体现和实现予以探讨,并从全球视野的层面深刻阐述了普遍伦理与跨国家的道德交流、地球村落与国家伦理边界、国家伦理安全与社会主义公民人格等方面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影响。作者认为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普遍伦理的发展,由此必然影响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公民道德的建设,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使各国“都要面临人类生存和发展遇到的一些共同问题,如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基本的价值问题,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裕、资源、环境等生存和发展问题,这一时代背景为各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提供了共同的底版,使各国在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时应该对普遍伦理予以考虑和吸收。”作者主张既要使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适应世界普遍伦理发展的趋势,又要看到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伦理与社会主义国家伦理之间的斗争和竞争,自觉抵制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影响,维护国家伦理的安全。在新的形势下巩固社会主义的国家伦理影响力并主动宣传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对于人类进步的普适意义。作者的这些观点深具历史感和时代感,可谓在公民道德建设研究中的与时俱进,思维创新。
从市民社会与公民道德的关系入手来研究公民道德建设,首先需要廓清诸多概念之间的关系,应当说是一个复杂棘手的研究课题。在本书中,作者不仅以简洁的笔墨勾勒了西方市民与公民的历史演变与分化发展,而且从近代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的互动中以及国家伦理、市民社会伦理与公民道德三者的复杂关系来揭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复杂性。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多层次性放在市民社会、国家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的新视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