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鸡孵化技术要点
可用炕、煤油灯、家鸡代孵和机孵。注意种蛋的选择,种蛋必须来自健康的种鸡群,种蛋保存期为10天,产后7天以内为最佳入孵时间。选好种蛋—入孵时消毒,可采取新洁尔灭消毒法,即用原液5%,加水50倍,配成千分之—浓度的溶液,用喷雾器喷酒在种蛋表面或用2%高锰酸钾加水50倍清洗种蛋洗完后控干。上蛋:入孵前,先将种蛋预温,使蛋逐渐接近孵化机内温度;照蛋:头—次照蛋在人孵后第6—7天,第二次在第16-18天;
一、温度
温度是孵化所需的首要条件,只有在适当温度下胚胎才能进行正常的物质代谢和生长发育。孵化期温度要求相对稳定,℃,孵化场所要求温度均匀,否则很难孵出好的成绩。孵化温度根据胚胎发育的情况采取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施温方法。孵化温度为:入孵前种蛋预热6~8小时,~℃;1~7天,~℃;8~14天,~℃;15~20天,38~℃;21~24天,~39℃。如此用温,胚胎发育正常,尿囊于14~15天在小头合拢,把蛋白全包住,保证胚胎20~21天充分利用蛋白,故可提高山鸡蛋孵化率。
二、通风
控制原则是:前期小,后期大。在孵化的前三天,可将进气口关闭,排气口不可关闭。三天后打开进气口,进气量不用很大。孵化后期,通风换气要充分。
三、湿度
适度也是山鸡蛋孵化期的重要条件。若湿度不足,则会引起胚胎粘壳,出雏困难或孵出的鸡体重轻,雏鸡两脚鳞片粗糙、干枯;若湿度过高,孵出的鸡虽较重,但雏鸡的蛋黄吸收不良,腹部大,体质差、易死亡,致使成活率下降。孵化期山鸡蛋的湿度以两头高、中间平为佳。前期湿度高,可使种蛋受热良好、均匀;中期平,有利于胚胎的新陈代谢;到了后期出雏期提高湿度是为了消散过多的生理热,使蛋壳结构疏松,便于啄壳出雏。前期湿度为60%~65%,中期为55%~60%,后期为60%~68%,出雏期为70%~75%。
四、翻蛋
翻蛋能够促进胚胎活动,防止内容物粘连蛋壳,使孵化期受热均匀。实践证实,1~20天内每8小时翻蛋一次,21~24天出雏期不翻蛋,只调边心蛋,就能满足胚胎发育要求,孵化效果十分理想。
五、晾蛋
再孵化中后期,
山鸡孵化技术要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