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R289【】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072-01麻黄附子细辛汤,首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原方用于“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太少两感证”。功用助阳解表,主治少阴病兼太阳表实证。正如钱天来说:“故以麻黄发太阳之汗,以解其在表之寒邪,以附子温少阴之里,以补其命门之真阳,又以细辛之气温味辛,专走少阴者以助其辛温发散,三者合用,补散兼施,虽然发汗,无损于阳气矣,故为温经散寒之祌剂云”。临床上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内伤杂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缓慢型心律失常缓慢型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障碍,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窦房传导阻滞等。其临床表现属中医学“心悸”、“胸痹”、“怔忡”等范畴。《素问?阴阳别论》篇曰:“迟者为阴”。《痹论》又曰:“心痹者,脉不通。”此不通是以脉象的迟涩、结、代为外在表现。缓慢型心律失常主要因阳气虚衰,宗气不足,胸阳失旷,阴寒内盛,瘀血痹阻心脉所致。治疗宜通阳益气,温经散寒,化瘀宣痹。临床上应用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该病。基本方:生麻黄、制附片、细辛、生黄芪、党参、桂枝、降香、丹参、红花、炙甘草。方中附子温经助阳,走而不守,附子在里振奋阳气,内散阴寒,麻黄在外发越阳气,细辛辛温香窜鼓动肾中真阳之气,三者共用相得益彰。黄芪、党参益气补元,丹参、红花活血通脉,降香宽胸理气。桂枝合甘草,是辛从甘化,为阳中有阴,故治胸中阳气欲失。且桂枝轻扬走表,佐以甘草留恋中宫,载还阳气,寓一表一里、外止汗而内除烦。诸药合用,共奏通阳益气、温经散寒、化瘀宣痹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麻黄、附子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加速心率的作用;小剂量细辛对心脏有兴奋作用Ki〗。该方对改善患者胸闷、心悸、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等症状疗效显著,且能提高心室率。典型病案:强某,女,56岁,2010年5月10日初诊。患有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史6年,心率44次/分,月艮用爱纳灵4mg,2次/日,疗效不显。时感胸闷、心悸(平均心率44次/分),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纳平眠安,大便调。舌质胖有齿痕,质暗,苔薄白,脉缓。辨证分析:元气亏损,宗气不足,胸阳失旷,心脉痹阻,胸闷心悸,心动过缓,神疲乏力;四末失于温煦,畏寒肢冷。治拟温阳散寒,益气补元,活血利脉。处方:,患者胸闷、心悸明显减轻,平均心率64次/分,畏寒肢冷消失,精神明显好转。2风寒湿痹《灵枢?五变》指出:“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济生方?痹》云:“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痹证因元气亏虚,卫表不固,六淫之邪乘虚而入,痹阻气血经络。《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证久而不愈者,易耗伤阳气,致使阴寒凝滞,不通则痛。临证时应用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风寒湿痹。基本方:生麻黄、制附片、细辛、制川草乌、羌独活、防风、桂枝、威灵仙、巴戟天、生黄芪、红花、地鳖虫。方中附子、黄芪、桂枝、制川草乌、威灵仙、巴戟天,益气补元,温阳通络止痛,生麻黄、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65 KB
  • 时间201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