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苦斋记》.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苦斋记》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人,明初大臣、政治家、文学家。元朝末年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不久弃官隐居。后出任浙东行省都事,因反对招抚方国珍而被革职,乃回乡组织地主武装,镇压当地起义军。又著《郁离子》,以寓言形式批判元末暴政。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诸大典制,均参与议定。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次年辞官。他性刚嫉恶,与淮西诸功臣不合,终为胡惟庸所陷,忧愤成疾而死。他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兵法。诗歌雄浑而富于想象,散文风格古朴,笔意奔放,一反元末卑弱之风,有不少优秀作品,反映了元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与丑恶都有所讽刺。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及其他著述多种。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记”是一种文体,多用以介绍或说明事物。士大夫为标榜风雅,常为书斋写丛解说文字一“记”。这种“记”,既可由书斋主人自己写,也可请别人写。《苦斋记》就是由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
章溢,字三益,元末明初龙泉人,元末曾隐居山林,,明初出仕,官至御史中丞。
《苦斋记》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本篇着眼在一个“苦”字,人处苦地,动植物亦具苦性,在无往而不苦中,主人却乐在其中。文章最后揭示原因,说明了苦乐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乐,具有辨证的观点。并进一步点明:“天之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则更深一层上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文短意丰,见解独特。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1].室十有二楹[2],覆之以茆[3],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4],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5],岸外而臼中[6].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7],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8],地黄、游冬、葴、芑之菜[9],槠、栎、草斗之实[10],楛竹之笋[11],莫不族布而罗生[12]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13],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14].其泄水皆啮石出[15],其源沸沸汩汩[16],瀄滵曲折[17],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18]小鱼,状如吹沙[19],味苦而微辛[20],食之可以清酒[21].
山去人[22]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23]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24],茹啖其草木之荑实[25].间则蹑屐登崖[26],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27].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28],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29],燕坐于华堂之上[30],口不尝荼蓼之味[31],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32],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33],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34],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35]疏粝[36],籍柔覆温之躯[37],不可以御蓬藋[38],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

中考文言文鉴赏阅读:《苦斋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70486494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