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那个最先释放善意的人
五一回了趟家,加上前面上班的几天,跟宝宝就有整整7天没见了。回来的路上,堵在苏通大桥前面那地方的时候,心急火燎。车辆缓缓通行,终于看到,原来是前面出了一起三车事故。那车头有的就瘪了、碎了,但好在看情况人没什么事儿。第一感觉是长舒一口气,人没事儿就好,然后,为自己的善良点了个赞;能够有这种表现,还是不错的,总比一上来就开骂,“开车不小心点儿,给大家添堵,活该”,要让我心里舒坦一些。当然,我不是说批评不对,批评自然也有批评的道理,更何况,善良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对的,又或者善良是否高于其他品质,甚至这到底算不算善良,天知道。这个社会,谁又能掌握全部真理呢,哪怕是一件小事儿。
晚上到家,宝宝已经睡了。早上起床,小家伙还在呼呼大睡中。我趴在边上,看了一会儿,然后,出门上班去。攒了一堆的活儿,忙了一整天,倒也没怎么想他,但临近下班的时候,心里就只有他了。终于待不下去,提前整理东西,下班。回家的路上,要坐两辆公交车,第一辆一般是没座位的,第二辆是始发站,只要等个三五分钟,一般倒是有座位。可是,那三五分钟却也等不得了,抢上几步,冲上即将开的那班,站回了家。半个小时候,推开门,就听到小家伙的笑声,他正坐在叶子腿上,笑着,手舞足蹈的。看到我回来,宝宝愣了一下,然后冲我伸出手,轻轻地叫:“爸爸。”
冲他喊了声“宝宝”,然后扔下包冲进卫生间,脱掉外套,洗脸洗手,再跑出来一把抱起他。宝宝的小脑袋拱过来,贴着我的脸,软软的、嫩嫩的,小嘴里喃喃着“爸爸”;然后,他又很快的挺直身体,用两只手拍打着我的肩膀喊:“爸爸、爸爸。”那种“久别重逢”地欣喜,那种思念和爱,在一个只有一岁的宝宝身上看到,在自己一岁的儿子身上看到、感受到,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那种幸福。我知道他看到我会高兴,但我的确没有想到过,他竟然已经会有这么多的情绪和情感。叶子在边上酸溜溜地冲小家伙说:“马屁拍得真好。”我听得哈哈大笑,争抢在宝宝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可能是所有父母,最乐此不疲的游戏。
我是个急脾气,且心眼不大。于是,从几年前开始,就刻意地控制,虽然,进步不大,但多少也有些收获。至少,在我们这个小家里,在生宝宝之前,我跟同样是急脾气的叶子之间,就没有红过一次脸。生宝宝后就不同了,基本上,开始那阵子,每隔两个月就得吵一架。但好在,随着宝宝的长大,摩擦渐渐消弭。关键是实践检验真理,已经摸索出一条有效的培养宝宝的方法,也就没什么好争论的了。好在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利益,有着较深的情感纽带,一般吵架,大家都会注意控制言论烈度,不使其升级,而且,吵架后,也总会想办法释放善意,尽快平息,回到正轨。不管养育和教育孩子的分歧多大,但至少有一点是有共识的,一个吵架的家对孩子肯定没有半点好处。
家人之间,要释放善意不难,为难对方,其实就是为难自己。过日子,压对方一头并没有实际意义,平等才是夫妻,找对象不是找保姆。再说了,在家里占自己对象的便宜,不管男女,总归是很丢脸的事情,尤其是男人,有能耐出去占别人便宜去。或许,这也跟小时候的教育有关,我一看到家人在干活,自己闲着,就想到小时候看电视里那种抽大烟的男人,满满的罪恶感。当然,这也只是家人,对于外人,首先释放善意,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就我们受的教育而言,占外人便宜,并不具有占家人便宜的那种天然罪恶感。甚至,某种意义上,是能干有本事的象征。我不知道这
做那个最先释放善意的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