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仙居啖仙梅
方晓【文】
仲夏时节,阴雨绵绵。在这似热非热,似闷非闷,感觉黏糊糊的日子里,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整天充斥着大脑神经,酸酸的,涩涩的,听人说,心情也会潮湿。
又是一年杨梅上市的季节。看那满街鲜红透亮或乌黑发紫的杨梅,孩提时就有的冲动和欲望从心底油然而生。
有朋友来说,发现了一个极好去处,那里有叫你酸掉牙的酸梅子。惊人的诱惑啊!不用再说,一时那满嘴的酸液随即奔涌而至。
6月21日,2008年的夏至日,这是一个雨后放晴的好日子。路边的小草上还全是水珠,小河里涨起了新鲜的泥水,鸟儿的鸣叫也很悠扬,有布谷的,有黄莺的,有山雀的,有白头翁的,还有斜掠的双飞燕子……竹林摇曳山的痕迹,清新的风荡漾心的弧线。
我们一行四人来到了久负盛名的中国杨梅之乡仙居仙庆西炉东魁杨梅生产基地,实地采摘杨梅,品尝仙梅的鲜美。
来到仙梅采摘基地入场口已是上午9点20分,因恰逢周六,又值仙梅最佳采摘和品尝期,来自省内省外的嘴谗者蜂拥而至,大车小车把本就不宽畅的通道挤得水泄不通,基地入山口短短800米的路程我们的车却足足走了1个小时。
仙居仙庆东魁杨梅生产基地位于浙江省仙居县横溪镇坎头村,是仙居唯一一家国家级杨梅生产基地。坎头杨梅又称仙梅,曾连续三年选送国家领导人品尝。今年杨梅开节之日,首篮杨梅(20千克)以拍卖形式进行,浙江一企业老板以11800元的高价拍得,据悉,首篮杨梅拍卖所得全部捐献给地震灾区,此乃致富农民一份爱心。
听当地仙梅合作社同志介绍,该基地现有杨梅林3000 多亩,是仙居东魁杨梅最大的出产地之一,仙梅成熟期早、果大如乒乓、核小可吞、酸甜可口;仙梅采用了无害化栽培技术和自然选果,因此其品质更优、色更黑、味更甜,果实抗坏血酸含量更高。具有消暑生津、利尿健脾、解渴止咳、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等作用,是不可多得的果中精品。
宋朝大诗人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要是苏大诗人健在,如今想必也有“日啖仙梅三百颗,不辞长作仙居人”的感慨了。
“乡村五月芳菲尽,惟有杨梅红满枝。”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与杨梅结缘,留下了数以千计赞美杨梅的不朽诗篇:
唐·李白。《梁园吟》:“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清·杨芳灿。《杨梅》:“闲销暑,露井水亭清坐,不须料理茶磨。夜深一口红霞嚼,凉心华池香唾。谁响我?况消渴,年来最忆吾家果。”
明诗人徐阶咏杨梅:“折来鹤顶红犹湿,剜破龙睛血未干;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徐阶为嘉进士,后迁东阁大学士,江苏华亭人,官做大了,谈到了家乡的杨梅,就如同老婆是自己的好一般,多夸几句亦在情理之中。
唐代诗人平可正的诗云:“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胜河溯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再仔细一看,是说味比葡萄好,色比荔枝深。这是智者之言。
宋诗人郭祥正《杨梅》诗:“红实缀青枝,烂漫照前坞。”宋人张兹有《谢张户部慧山杨梅》诗云:“聊将一粒变万颗,掷向青林化珍果。仿佛芙蓉箭镞形,涩如鹤顶红如火。”杨梅的烁紫闪红使江南的初夏更加鲜活了。
宋代大诗人陆游也有赞美杨梅的诗:“绿荫翳翳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颌得骊珠。斜插宝髻看游舫,细织筠笼入上都。醉里自矜豪气在,欲乘风露扎千株。”诗人栩栩
夏至仙居啖仙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