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滨区景观设计探索———以柳州市河东防洪堤景观规划为例
【摘 要】城市滨水地带的规划和景观设计近年来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以柳州河东防洪堤景观设计为例,分析了城市河滨区景观设计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带;自然生态功能;城市功能
一、前言
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和城市开发的深入进行,城市滨水区的复兴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城市滨水地带的规划和景观设计,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河流与滨水区在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水利、交通运输、游憩、城市形象以及生态功能等等。这就决定了滨水区的规划和景观设计,应该是一种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的、多目标的设计。本文以柳州河东防洪堤景观设计为例,阐述探索城市河滨区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与方法。
二、现状条件概述
柳州市河东区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区域,柳江东岸江滨景观带处于城市的中心区,联系着城市的中心商贸区、行政办公区和居民区,是旧城与新城的重要交汇线、联结线。
柳江河是柳州市的骨干河网,担负着城市的防洪排涝、蓄水和生态功能。作为柳州市重要的景观轴,在体现城市个性风貌、历史文化方面负有重要的使命,是塑造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
三、问题解析
(一)问题思考
在对现状条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设计的切入点,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其复杂性和综合性要求设计者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和发现,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从更广阔的视野范围来综合分析。带着对项目现状条件及区位特点的认识,我们对国内外滨水景观带的建设案例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分析,并进行分类概括,试图去找寻一个适合柳江东岸景观带的设计方式:
:如合肥市环城公园系统、美国芝加哥滨水绿带、美国加洲山裘斯格达路普河滨公园、美国俄亥俄洲托利多市摩米河滨河公园等,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和文物景点,宜山则山,宜水则水,以自然环境为设计依据,因势利导地处理平面及空间,既不矮揉造作,又不拘于现状,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目的。
:如山西省上高县防洪堤、南宁邕江部分防洪堤、柳江沿岸部分已建河堤等,石砌的护岸整齐划一,虽然河道看上去“整洁、干净”,但却改变了在多种自然力作用下形成的河床、河岸自然特征和重要功能,削弱了视觉美感;河岸垂直陡峭,落差大,人们走在河边,有一种畏惧感,不能获得良好的亲水性,完全改变了一个动态的自然景观系统。
:如悉尼湾、上海外滩等等,建筑集中布置在滨水地带,以人工化的硬质景观为主。
:如杭州西湖等,属开放性公园,考虑的主要是城市空间和旅游功能的问题。
纵观这四种滨水带设计类型,各有特色。究竟哪一种类型的设计方式更适合柳江东岸江滨景观带,该如何去体现它的特色呢:纯自然生态型的滨水带虽好,但投资大,且不能烘托出城市的现代气息;纯防洪技术型的滨水带设计和纯城市空间型的滨水带设计则失去了柳州人文、山水独具的魅力,破坏了河道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娱乐价值;而旅游公园型的滨水带设计则不符合柳州市的市情。
(二)主题的判定
通过现场踏勘、地方文献的阅读,咨询规划部门和其他相
城市河滨区景观设计探索———以柳州市河东防洪堤景观规划为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