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自我意识悖论与自我重塑
张清
(陕理工经济与法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072,陕西汉中 723000)
指导老师:刘保民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自我意识的内容和概念,并指出了当前大学生在自我意识上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出路和基本途径,认为自我意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并且大学生现在在正处于成熟与未成熟的阶段。最主要的问题便是自我意识的矛盾和偏差,所以现在的大学生应该是处于人生修养个性、完善自我的关键时期,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才能不断积极主动地改造自身的主观因素,不断地完善自己。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首先要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控制自我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关键词]自我意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控制自我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界定
自我意识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课题,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依德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提出了“自我”的概念,自我意识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并认为其是一种“先天统知统觉”,后来此概念成为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概念,黑格尔对此也做了重要的研究,根据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的观点,自我意识是自己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意识到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健康程度等)、心理特征(如气质类型、性格特点、能力水平、爱好特长等)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如自己的人际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上面三部分可以说是自我意识的内容,其分别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那么从结构上来说,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个部分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从认识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统称为“自我认识”;从情绪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侍、自卑、责任感、义务感和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从意志形式看,它表现为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等,统称为“自我控制”。当然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自我认识处于核心地位,自我体验处于调节地位,自我控制在自我意识中起着控制的作用。总的来说,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因为动物的注意只能指向其周围的环境,充其量只能指向于自身躯体的某些有限的部位。而人的注意却有可能把注意指向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人的自我意识从根本上属于意识的成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过程,其自身是非常复杂和多变的,我们认为个体和社会的矛盾构成其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矛盾,从微观方面来说,个体的经验、性格、思维习惯、生活环境、知识皆是个体存在的原因,自我意识也是上面众因素的结果。我们之所以选择大学生这个群体也是为了更好的研究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大学时期是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完善的重要阶段。自我意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另外,积极探索引导大学生培养健康自我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由分化走向统一,是提高大学生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探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其产生的原因,寻找调
大学生重塑自我意识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