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学生起薪低于农民工 斯文扫地还是物多必贱.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学生起薪低于农民工斯文扫地还是物多必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项涉及面较广的调查显示,时下农民工对月工资的预期已超过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预期100多元。尽管,从发展的角度看,两者还不能作简单类比,但“预期”不是凭空产生而是有市场依据的。大学生起薪低于农民工这个前所未有的“市场认可”,毕竟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和重视。有人说,高教大众化以后,大学生多了,物稀为贵,物多必贱,薪酬降低,势所必然。也有人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于就业教育不到位,就业服务跟不上,信息渠道不通畅。但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尽管“大众化”以后大学生的量得到迅速扩张,但适用人才的紧缺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变,“就业难”和“求才难”的状况并存。许多行业、许多岗位渴求人才,甚至高薪求才而求之不得。至于“硕士诚可贵,技工价更高”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更为普遍。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必须接受市场的考问:我们能及时提供这些人才吗?什么是人才?被需要的就是人才,适用的就是人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就是人才。教育恰恰在培养实际意义上的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上存在着很大差距,这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身价下跌的真正原因。首先要反思的是能力教育普遍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普遍较弱。现在的用人单位特别注重人的能力,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不希望对聘用的大学生支付很高的适应期成本。对于仅仅卷面上得高分、只会黑板上开机器、图纸上造产品的学生兴趣不大。尽管人才需求旺盛,但经过理智选择,矛盾来了: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养成的倾向几乎成为顽症。评价学生,偏重于知识量的考查,一份笔试成绩几乎决定一切。而且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标准件来加工,忽视学生潜能的挖掘和个性的发展,满足于制造平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不强已是不争的事实。例如外语教学,我们的学生在整个求学期间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可说是太多太多,而得到的评价是“擅长考试但不实用”。对此,许多有识之士早已表示出深深的忧虑。清华大学一位资深教授甚至为此而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吁。众多著名企业家和人才学家的实践、研究表明:人的成才、成功因素中,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仅占25%,而自身的情商等综合能力占75%,即使是认知,不仅要有“学会”的能力,更要具备“会学”的能力。教育作为知识产业,不能不面向市场。即使是研究性大学,相当部分的学生毕业后也要从事某项应用性职业。甚至,我国顶尖大学北大的校长许智宏也持这样的观点,而大量的普通高校、高职高专院校更要面向市场设置专业,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就业岗位尽可能实现“无缝对接”。现在的问题是,高校的专业设置普遍雷同,特色越来越弱化;不少专业脱离实际,市场疲软的“产品”不断推出,市场急需的又不能及时提供。而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行当不断涌现,国家有关部门已公布了第六批新型职业,而高等教育跟进的步子很小。教育行政部门市场意识淡薄,制定并规定执行的专业目录计划色彩浓厚,多年一副老面孔。这样势必造成人才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人的要求是“实际、实用、实效”,具有鲜明的功利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适合的,牌子再硬,头衔再多,光环再亮,也不感兴趣。市场是无情的,无情在于它严格选

大学生起薪低于农民工 斯文扫地还是物多必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53072647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