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婚约法律制度研究
姓名:李长海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法学;法律史
指导教师:周少元
201104
摘要清末以后,随着西方思想文化以强劲态势大量输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和制度架构进行了全方位的洗礼,婚约制度也不例外。清末以后的历代政权都试图努力调整传统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以达到维护其统治的目的。这一点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婚约法律制度上体现的就更为明显。本文运用历史的方法,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婚约法律制度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法第��醯姆治觯�梢钥闯龅笔被樵嫉墓钩梢<�治K母�组成部分,即须男女当事人自行订立;须己达订婚年龄;须当事人有意思能力,未成年人订定婚约,须得法定代理人之同意;为标的婚姻须为合法。这一时期婚约的效力人身拘束力逐渐减弱,虽然订婚人互负为婚义务,但此义务不得请求强迫履行,而且南京国民政府也废除婚约强迫履行的规定。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很多地方仍然遵守传统,在订立婚约时往往给付聘礼或信物,在婚约解除后,这些财物的归属往往发生纠纷,即婚约解除后,是否应给予赔偿;无法定原因而男女当事人单方面的原因解除婚约的,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的,此外违约方的财产损害赔偿责任,一方因此受到的精神损害是否应予赔偿等,本文都有详细的论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婚约制度与传统婚约制度相比较,有着很大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婚约已不再是结婚的必经程序,而是一个经常程序,是否订立婚约,有当事人自己决定;逐步消弱和淡化婚约对人身的拘束力;逐渐过渡到由当事人自主订立婚约;逐步建立新型婚约纠纷解决机制;注重习惯和法律的衔接。而局限性则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人们的婚约观念依然固守传统;婚约中一些规定封建因素依然很浓厚:国家法与民间习惯在婚约上的一些规定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等,并结合案例进行论述。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和外国有关婚约的立法和司法判例进行比较和分析,对前的婚约制度建构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婚约法律制度,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而不是一昧的追随西方。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婚约制度;研究;借鉴
.������������;������������,�����,�������.������琋�������甆��������.�������’������,�������������琣�������,�������������琺���������,�����������琤�����,�������,��������籧������琲������,������,�������.������,���籦���������籺����瓵�����瑃�����琽������琤����.�����.��
琻����������;����;����.����籫���������������������甃���������:��������琻����������;���������;������籪������,���������������琣����;��������甌�������,������������瓹����������瑀���
言引婚约,俗称订婚,是以结婚为目的的男女双方在结婚前达成的一种协议。婚约在中国人的婚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笔者注意到,法院近些年来受理的民事诉讼案件中,婚约纠纷案件逐年呈上升态势,因婚约纠纷而引发的恶性犯罪案件也有跟进的势头。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婚约解除而引起的财产纠纷,也就是所谓的“彩礼�侍狻D壳霸谖夜�芏嗟胤剑�信�ǚ皆诙┗槭保�有所谓的“下小聘’’、“下大聘”的习俗,也就是一方要给付另一方一定数额的财物作为订婚礼,其数额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甚至更多;还有一些地方的风俗,男方如不同意结婚,则不能要求女方返还彩礼。当然如男女双方结婚,则不存在彩礼返还问题;如双方没有结婚,则就涉及到彩礼返还问题。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我国现行婚姻法并没有对婚约问题做出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年就该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解释��第十条也只是对在何种条件下返还彩礼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婚约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早就有“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的传说。据有关史料记载,订婚制度在我国周代就已经形成,在周代对女方来说称为“许嫁”,对男方来说叫“纳征”。国婚约制度在以往各个朝代的法律体系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传统婚约制度中的前四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都和婚约有着密切的关系。订婚是结婚的必经程序,没有订婚程序就不能正式结婚。婚姻都由家长包办,男女双方不能直接接触,目的是为了避免男女草率苟合,因此郑玄《士昏礼》注说是“皆所以养廉耻”。其家庭或家族就会受到他人的耻笑。男女双方一旦达成了联姻的合意,就要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婚约法律制度研究(法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