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印经济波动因素比较研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印经济波动因素比较研究
摘要:基于CF滤波、偏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社会固定投资、出口及进口对中印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波动幅度要大于印度,但印度经济波动的频率要高于中国,1980-2011年间中国大致经历了6个完整的经济周期而印度为7个,中均约为5年而印度约为4年;偏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简单相关性检验存在伪显著相关关系,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因素按照是否显著及偏相关系数的大小依次是政府消费支出、出口、私人消费支出、社会总投资;印度依次为私人消费支出、社会投资;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影响中印两国经济波动的相同因素是私人消费支出。除此之外,中国经济周期波动还要受政府消费支出的影响,印度则还要到社会投资的影响。而影响中印两国经济周期波动最主要的因素则分别是政府消费支出和社会总投资。
关键词:经济波动;消费支出;CF滤波;相关分析;逐步回归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4-0070-05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和印度一直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两个国家。中国2002-%,%;印度自2002财年起,经济也实现连续5年的高速发展,%。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了世界上主要发达经济体,并逐渐向拉美、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蔓延,使国际金融和世界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印两国也受到影响。%,;%,%下降了一半。但是就全球而言,中印两国的经济增长率仍位居前列。据世界银行2012年1月18日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预测,%,;%,%,欧元区为-%,%;%,%,%,%,%。如果扣除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中国家2012年经济将出现负增长。可见,中印两国经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整体发展趋势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仍在逆境中奋力前进。
中国和印度都是农业人口占绝对优势的发展中大国,都有过被列强侵占的历史,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时间也几乎相同。独立之后,两国经济社会发展也曾在同一“起跑线”上,在经济管理体制上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前苏联模式的影响。半个世纪过后,两国也都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而今天,两国也同样面临着如何进行改革和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的问题。因此比较分析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有着极大相似性的后起发展中大国在推进现代经济建设中的成与败、得与失,将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启示意义。正如前印度总理贾
·尼赫鲁所说:“印度和中国尽管在许多方面有差别,但非常相像。因此,加强中印两国的比较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接下来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国内外有关中印经济比较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回顾;第三部分是综合运用3种方法对影响中印经济周期波动因素的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语和启示。
2 文献回顾
近年来,中印两国相继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这一现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中国、印度、美国等国有一大批学者从事两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比较研究。鉴于相关文献较多,本文仅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归纳和述评。
中印经济发展比较研究的国外文献
Robert (1976)认为印度比中国有更大的优势。印度不仅具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有经验的企业家、管理者及文官,广泛的基础设施,整齐的科技队伍,而且印度比中国更容易整合进世界贸易体系中,英语、西方知识的广泛传播、比较宽松的政治、混合经济体制等等,都使印度比中国更有发展前途。黄亚生(2005)认为中国和印度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依赖高投资率和外国直接投资,而印度模式强调软件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基础设施会产生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他还认为印度模式对中国是有借鉴意义的。若中国加大改革的力度继续完善私有产权保护和深化银行体制的改革,那么中国将同时具备软件基础设施和硬件基础设施两方面的优势。届时印度将很难超过中国。Wilson和Prusushothaman(2003);(2005);Fromlet(2005);Bosworth和Collins(2007)对中印两国储蓄率、投资率、资本存量、经济效率等多个层面进

中印经济波动因素比较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xidong_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