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特产概述羌族地区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这里山川秀丽,景色优美,夏季清凉,气候宜人。是川西部重要的林区,并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羌区山体宏浑高大,相对高差悬殊,光照、降水条件随海拔增高而变化,气候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多样的自然环境使得当地的经济林木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海拔2500米以下的地域,是当地的优势资源。羌区是水果之乡。春季可品尝到樱桃;夏季是苹果、梨、桃、李、枣、杏、柿、枇杷、葡萄、花红、石榴、林檎、无花果、柚、橙等的盛产季节,茂汶苹果驰名海内外,花椒、核桃、板栗、白果等干果质优量大。珍贵中药材有天麻、当归、贝母、党参、冬虫夏草、黄芪、禾香、羌活、大黄等及野菌、云豆、野菜等食品。还有茶树、漆树、栓皮、棕榈、油桐、桑树、竹类、刺梨、猕猴桃等;尤以生产花椒、苹果、茶叶、生漆、核桃最为著名。生漆也是羌区的一大特产。羌族服饰、头饰、羌族扎花布鞋、鞋垫、民族地毯等工艺品久负盛名。苹果茂、汶苹果醇甜细腻、芳香,以金冠红心、红冠品种为佳。2008年,茂县引进了“苹果低产园复壮更新”项目,分别在南新镇安乡村和凤仪镇南庄村建立了苹果低产园复壮更新改造示范园700亩,收效显著。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茂县苹果的商品性能大大提高,优质果率达到了85%,使茂县苹果在销售上又上一个台阶。2009年,羌区苹果产量达到历年来最高产量10000吨,苹果销售价格开始正常化,苹果产值增收,“茂汶苹果”享誉国内外。花椒花椒是羌族地区历史悠久的土特产之一。早在晋人左思《蜀都赋》中,已称赞“岷山之椒特好”,就是指的羌区的花椒。汶川、茂县的“大红袍”,其果实以油重粒大、色泽红亮、芳香浓郁、醇麻可口的独特风味,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北川的“全椒”子母椒也久负盛名。花椒可分三种:农历六月采摘的称为六月椒,如“大红袍”。农历七月(茂县)或八月(汶川)采摘的称“七月椒”(茂县)或“八月椒”(汶川),又称大小椒,酱红色,质次价稍廉。小木椒又称野花椒,颗小,皮厚,酱红色,香味稍差。新中国成立初期,花椒迅速发展,现在是羌区农业的主要经济收入。核桃又名胡桃。营养丰富,果仁性温、味甘,能温肺、补肾。木材坚韧细致,不裂,可供建筑、雕刻和制造家具。羌族地区现年产核桃几百吨,有10多个品种。其中,以汶川绵池、威州、玉龙乡和茂县南新所产的鸡蛋壳核桃最好。它果大壳薄,核仁饱满,油多味香,被列为全国优良品种之一。茶山茶科。常绿灌木。叶含咖啡碱、茶碱、鞣酸、挥发油等。有兴奋大脑和心脏的作用,除充作饮料外,并为制茶碱、咖啡碱的原料。提供药用。早在唐代,北川所产的“昌明茶”就已闻名,白居易诗句中的“醉对数从红芍药,喝尝一碗绿昌明”之句。唐宋时,北川茶就输往藏族地区。汶川银杏乡一碗水的茶叶条索紧细带毫,色泽黄褐油润,香气浓郁,享有盛名,据称,曾作为“贡茶”进献皇帝。羌区茶叶分细茶、粗茶、红白茶、苦丁茶4种,以细茶、粗茶为主。现在年产茶叶上千吨。生漆又称土漆。涂于木器、竹器和建筑物上,能形成坚韧而美观的保护薄膜。羌族山区野生漆树多,漆树是落叶乔木,喜光,生长快,8年即可割漆。其果皮所含油脂和种仁所含油均可供工业用。现在羌区每年产生漆可达四、五十吨。猕猴桃俗称毛梨马樱桃,又称杨桃。果味甜,含多种维生素,可食或酿酒。广泛分布于北川、茂县土门、汶川县的映秀、百花、漩口、水磨、白石、三江、银杏、耿达、卧龙一带的深山中。天麻也称“赤箭”。
羌族 风物特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