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程标准:(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重点:“战共”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难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①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武装进攻苏维埃政权,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一、::①首要:②经受一战破坏,经济崩溃,物资奇缺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的内忧外患形势实现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为集中全国物力、财力,争取战争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②第二::P94②工业:大中小工业全部国有化①农业:余粮收集制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和商品买卖实物配给制普通义务劳动制▲特点:①“战时”(军事性)②“共产主义”④分配:——中心▲纯公有制▲产品归公▲:②在“战时”运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社会经济运转,争取战争胜利,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质)②消极:不利国家经济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引发1921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①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性质)▲在生产力相对落后情况下,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以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入纯共产主义经济形态①积极:最大限度集中全国物力、财力,保障军备供应,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三次武装干涉,:③“直接过渡”超越当时相对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经济发展规律③说明“战共”(直接过渡)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农民负担重,积极性受挫,农业下降▲单一公有制,集中管理,平均分配,企业缺乏活力▲工农联盟趋瓦解,引发经济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