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冈教育溯源.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冈教育溯源》教育史上别具一格的“黄冈教育现象”到底如何形成的?日前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黄冈教育溯源》,记述了黄冈近三千年教育发展历程,填补了黄冈教育发展系统论述的空白。    据介绍,该书由黄冈市教育局干部雷中怀历经十年资料收集,历时三年撰写而成。全书35万字,分7个章节,全面梳理了从西周至今黄冈教育在学校、名师、高徒、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特色,深入探究了黄冈教育内涵。    该书提出的黄冈古代教育发展轮廓是:始于春秋,蛰伏于隋唐,宋、明、清及清末分别为四个发展高峰期。书中提出,黄冈教育历史上是以学塾、官学、书院为主要支撑的多元化教育,是以名师执教为主的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相并存的教育。“黄冈教育现象”是历代重视支持的结果,是稳固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的结果,也是黄冈学子崇尚知识的结果。    书中披露,黄冈历史上共建有书院75所,在1300年的科举中,累计走出进士944名。新中国成立后,黄冈先后走出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书院黄冈自古文昌教盛,人才辈出。早在科举考试之前就设有家塾、乡校,隋唐科举后,重教兴学之风日渐兴起。在唐代就建有荆楚最早的儒学宫——兰溪学宫,在北宋就建有最早的书院——雪堂书院。明清时期,黄冈书院林立,讲学成风。黄州河东书院,倡导新学,推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成就了一大批教育大家。清代大儒陈诗,主讲江汉书院20年,其学生陈沆、陈銮分别中状元、探花。历史上,黄冈一直科甲鼎盛,科举及第为荆楚之首,由此赢得了“唯楚有才,鄂东为最”的美誉。黄冈名师辈出,不胜枚举。《湖北人物志》所载历史名人中,黄冈籍占1/3。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升,明代医药学家、《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语言文字学家黄侃,文学评论家胡风,文学翻译家叶君健,作家废名、秦兆阳,经济学家、《资本论》翻译者王亚南,哲学家熊十力等,在中华民族文化、科技、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河东书院:位于黄冈。宋乾道李沈创建。麟山书院:位于蕲春。乾隆八年(1743)蒋尚德创建。调梅书院:位于黄梅。嘉靖三十四年(1555)张九一创建。萃英书院:位于黄安(今红安县)。乾隆初年段绍、戴炯、彭端创建。蕲阳书院:位于浠水。顺治十八年(1661)刘佑创建万松书院:位于麻城。宋时张仁辅创建。义川书院:位于罗田。明代张琳创建。文明书院:位于广济(今武穴市)。道光二十八年(1848)李炳奎创建。黄冈问津书院-简介        问津书院,位于湖北黄冈(今属武汉新洲区)之孔子山麓。孔子山原名五云山,问津书院有龟峰山、大崎山、文岐山环绕,如封罪行罗列,太极居中。山间古松参天,青葱隐隐,是理想的设教讲学之地。相传孔子自陈蔡去楚过此,尝登此山,又曾使子路问津于河畔,故有孔子山、问津河、颜子港、讲经台、晒书场、弦歌里、回车埠、孔叹桥及墨池、砚山等古迹名胜。后当地人掘地曾获石刻,有“子路问津处”5字。元初原为龙仁夫寓此讲学处,立有先师庙,距今址约500步外,元末毁;明正德间知县胡浩曾建亭立石,隆庆初知府孙光祖重建,县儒士郭庆、吴良吉与黄安、耿定向、定力兄弟复于此讲学,至万历间肖继忠、王陞将其移建于今址,题额“问津书院”,一时称盛,并曾于河南商城建有分院。明末毁于兵。清康熙六年(1667)县人士邹互初、操之盛先后修建祠垣讲堂,规制宏敞。中奉至圣先师像,西为仲子祠、东为先儒祠,祭品祭田毕备,士子肄业其中者,每春秋二季之末月十五致祭。祭前先在地方官及乡宦中请“主鬯”及“陪鬯”各1人,祭后第二日会课,由“主鬯”命题、衡文,给予不同奖赏。乾隆八年(1743)改东西祠为两庑,东祀仲子及沮溺,西祀朱子及先儒,建学舍、藏书馆,馆侧有从先堂,殿西有文昌阁,前有魁星楼。十九年重修圣殿,二十三年修讲堂。道光七年(1827)举人胡玉森、增贡钱履和、生员胡华润捐建理事斋一所7间。光绪七年(1881)监生熊明春等募资重修大成殿。院内学田,自明至清由官宦、士绅捐赠共近700亩。邑人王抡士著有《问津书院志》。问津书院位于新洲旧街镇孙子河村。相传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曾使子路问津于此。问津书院前身是西汉淮南王刘安所建的孔庙,(据记载:公元前164年至前122年,孔子山附近曾掘出一块石碑,上刻“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八个秦隶大字。为记此事,汉代淮南王刘安命在发掘地建一亭,将石碑立于亭内,同时在孔子山修建孔子庙,设私学。),宋末元初龙仁夫在此筑室讲学,称“孔子山庙学”又称“龙仁夫书院”。元末毁于战火,明洪武初年复修,湖广巡抚熊尚文始命名为“问津书院”,明末战乱仅存正殿三间以及东西两庑部分建筑。清同治、光绪年间又数次复修并予扩建,至清末主体建筑有大成殿、讲堂、仪门、左右建两庑,东庑设仲子祠、隐士祠、洁粢斋、奉牲斋、饱德亭、理事斋;西庑设文公

黄冈教育溯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一叶
  • 文件大小97 KB
  • 时间2018-09-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