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主要分析了当前农村城镇化过程中规划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不足、管理水平低等具体问题,提出了优化布局协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管理水平、深化配套改革等可行性的方案和对策,有利于农村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发展调整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级财政在支持城镇化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并通过加快城中村改造、迁村并居、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等措施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在城镇化率突破50%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启动我国农村市场,缓解城市的内需不足与市场制约;推动农村产业集聚和结构升级,减轻农村人口向城市高速流动的压力。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解决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突出表现出的如建设分散,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薄弱,配套功能不合,管理落后,缺乏区域特色等问题,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实现城乡和谐稳定的重点。
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是规划布局不合理。规划是建设发展的总纲,而长期以来各地普遍对农村规划重视程度不够,村镇规划编制层次低,规划覆盖面窄,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不强。此外在一个地区或区域范围内,乡镇的面积、人口差距较大,乡镇驻地之间的距离分布不合理,影响经济发展有效覆盖面,资源浪费,建设重复,发展模式粗放、产业结构相似、缺乏鲜明特色,难以形成产业集聚,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是基础设施薄弱。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仍然薄弱,配套功能不完善,需要进行长期建设,而仅仅依靠并不充裕的财政收入,很难实现资本的大量连续投入。农村公共卫生、农田水利、水、电、通讯、教育、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交通、建设、管理水平跟不上发展需要,降低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阻碍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三是产业发展不足。较多的农村地区仍然传统农业比重大,非农产业发展缓慢,经济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产业集聚。传统农业发展缺乏鲜明特色,不能形成有体系的规模产业。而已经兴办的非农产业,大多也是低层次、低水平项目,缺乏规模、缺乏市场竞争力,产业聚集和辐射能力较差,经济发展缺乏支撑和活力。
四是管理水平落后。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往往是从执政者的角度制定管理政策,没有从农村和农民的角度考虑发展和管理,很多时候违背农民本身意愿。还有一种常见情况就是宣传不到位,大多数农民对国家的政策不了解,对农村城镇化的认识不足,甚至一无所知,对建设和管理不接受不配合,主体作用根本没有得以发挥。再加之乡镇规模不合理,人口分散,管理方式落后等,导致乡镇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建议
(一)优化布局结构推动城乡整体协调发展。
农村城镇的规划,不能只着眼于单个城镇的发展,而是要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和思路来设计规划。在当前交通、通讯发展迅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趋紧密的形势下,应适当对一些区域面积较小,经济
关于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