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于律己做到“三要三自觉”
严以律己,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常怀律己之心,既是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也有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律,即代表“规则”,又代表“约束”。领导干部地位特殊,岗位重要,面对的考验十分复杂,受到的诱惑多种多样。只有常怀律己之心,才能坚守道德防线,永葆政治本色。不少党员干部被拉下马,就是在律己上出了问题。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自觉廉洁自律、洁身自好,认真做到“三要三自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思想上要强化党性意识,自觉接受外力约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意识是行为的闸门。一名党员的党性意识强不强,立场坚定不坚定,决定着这名党员政治生命。所以,加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尤为重要而迫切,这根弦一放松,各种腐朽思想就会乘虚而入,有些人自以为做过一点事情,有享乐的思想和资本,便将一切党性抛之脑后,我行我素,最终当了利益的“俘虏”,充分说明任何放弃学习、乐于享受者的党性都不坚定,强化党性意识,不是一时一事,而要终其一生;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反复磨炼。只有不断强化党性意识,才能增强抵制腐朽思想的能力,才能经得起复杂情况的考验。
外力约束一方面指法律约束。领导干部要守住宪法法律的底线,用权须于法有据,施政须依法而行。领导干部要在守法、懂法、用法上做表率。法律为权力划定了边界, 领导干部的依法办事是制约权力的必然途径,权力本身的性质也决定了如果没有制约就必然会走向腐败,就必然会被滥用。另一方面就是纪律约束。作为党的干部,纪律就是我们的阵地,坚守党的纪律就是我们的根本职责。纪律是刚性约束,是从严管党、依规治党的重要依据。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标准。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下去,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
工作上要正确对待权力,自觉管好身边人。任何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用来为个人谋私利。所以,党员干部要时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正确对待权力和使用权力,做到手中有权要慎用,手中无权不揽权,经常警告自己不违背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经常以别人的教训来告诫自己,不断提醒自己不重蹈覆辙,经常反思自己的所言所行是不是符合共产党员的标准?是不是符合党内生活的各项准则?一旦发现偏离立即纠正。否则,抱着侥幸心态、放纵心态,结果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最后难逃罪责。
管好身边人,也是严于律己的重要表现形式。廉洁的“身边人”是领导干部抵御腐败的一道有力屏障,贪婪的“身边人”往往是领导干部滋生腐败的一副“催化剂”。领导“身边人”的管理不是小事。问题虽然出在“身边人”身上,但根子却在领导干部身上。身边人的喜好选择,常常折射的是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取向;身边人的作风,常常是领导干部个人作风的延伸。管好“身边人”是领导干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不仅自己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还应要求“身边人”时时自重、自警,
严于律己做到“三要三自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